對話頂極學科帶頭人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祁佐良:三“箭”齊發助推整形外科新圖景

2017年08月17日 12:45    相關標簽: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祁佐良

對話頂極學科帶頭人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祁佐良:三“箭”齊發助推整形外科新圖景

  走進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八大處整形醫院)古色古香的門診大樓,迎面走來一位上眼瞼蒙著白色紗布的女孩,正笑瞇瞇地仰著頭,從紗布下的縫隙看著母親說話;踱步至外耳整形再造中心病房,耳纏繃帶的孩子悄悄打量走廊上匆匆過往的醫護人員,不時與伙伴耳語。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170817/1245311245-0.jpg

  坐落在北京八大處的整形外科醫院,雖然遠離市中心,但求醫者卻絡繹不絕。對畸形傷殘、后天創傷的患者而言,這里是他們重建功能、獲得新生的可靠之處;對愛美者而言,這里是他們追求完美的圓夢之所。

  作為全國惟一一家國家衛生計生委直屬整形外科專科三甲醫院,整形外科醫院七年來穩居中國蕞佳專科聲譽排行榜榜眼之位。其獨特的醫療服務在于同時注重“雪中送炭”與“錦上添花”,在修復、重建因先天畸形、后天創傷導致的器官功能、形態損傷的同時,還極力滿足了當今社會醫療美容市場的需求。

  整復修復與醫療美容緣何成為整形外科醫院的兩大特色服務?健康界帶著這樣的疑問,趁整形外科醫院祁佐良院長即將趕赴學術會議的間隙,在醫院行政樓三層的辦公室內與其對談,傾聽他講述醫院的建設與發展之道。

  代代傳承 打下穩固根基

  2013年,擁有多年口腔頜面外科與整形外科臨床經驗的祁佐良供職于整形醫院,擔任副院長一職,2016年接下院長重擔。面對醫院如今的成就,祁佐良既充滿自豪,同時也謙和地表示這是歷史積淀的結果,任何成績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歸功于某一個管理者或學科帶頭人。

  195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和平醫院與北京協和醫院整形外科合并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整形外科醫院”,并于1年后移交原衛生部,現隸屬于中國醫學科學院。已經歷60年風雨洗禮的整形外科醫院,在醫院創始人宋儒耀教授的帶領下,從建院起的12年間,在連續取皮治療面部、手部和四肢大面積燒傷,唇腭裂修復等方面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尤其是宋儒耀教授編著的唇腭裂修復相關專業書籍《裂唇與裂腭的整復術》,更是對該類手術在全國范圍內的開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1997年起,整形外科醫院全面而系統地開展了顱頜面外科工作,吸引了諸多專業人才的涌入,為該領域的科發展打下堅實基礎。至今醫院已成立了5個顱頜面外科相關科室,專業從事該領域臨床、科研工作的主任、副主任醫師十余人,多項技術在全國范圍內走在前列。

  同在90年代,隨著吸脂、重瞼術、假體填充等逐漸被社會大眾熟悉和接受,整形外科醫院也緊跟時代發展,發揮專業特長,滿足日益增長的醫療美容需求。進入二十一世紀,醫院在原有院區的基礎上,在市中心開設了平安門診部、北京醫科整形美容門診部等,引進了激光美容、毛發移植等國際先進技術滿足大眾的愛美之心。直至今日,整形外科醫院已擁有整形修復和醫療美容特色中心20余個,知名專家及正、副主任醫師70人,年平均手術量達4萬余臺,臨床、科研方面均走在國內前列,部分技術已達到國際水平。

  迎難而上 三大策略應對挑戰

  相比其他醫學學科,涵蓋醫療美容的整形外科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迅速發展的醫療美容市場,其內部競爭給身為公立醫院的整形外科醫院的管理和發展帶來了不小壓力。在祁佐良院長的帶領下,醫院在整形美容的市場浪潮中始終堅定不移,在履行公立醫院義務的同時不斷改革創新,緊跟時代步伐,其中的管理秘籍備受同行稱贊。

  策略一:以修復重建為主導 打造科研利刃

  如前所述,整形外科可根據臨床需求分為“修復重建”與“醫療美容”兩個方向。前者主要面向先天畸形治療,例如唇腭裂、小耳畸形、尿道畸形等,及后天創傷導致的眶爆裂性骨折、頜骨骨折、大面積燒傷等,其目的在于為患者修復重建器官的形態與功能;后者則主要服務于“求美者”,通過常規手術、激光、注射等治療手段滿足其面部或形體改變的需求。

  為滿足臨床需求,科研方面的發展也是整形外科醫院的重要環節。祁佐良表示,基礎研究不僅為整形外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還提供了動力。因為先天畸形的產生多帶有遺傳性因素,所以,如何鎖定致畸基因并修復,如何通過研究這類疾病的發病機制和原理進而防止畸形的發生同樣成為醫院及學科發展中的重要科研方向。

  此外,隨著顯微外科和內窺鏡技術在整形外科手術中的應用,器官修復與重建的技術正在日益提升,三維模擬打印更是加快了對手術效果的精準預判。在此類實踐的基礎上,在整形外科治療技術上不斷應用、創新外科新技術也成為了醫院未來規劃中的重點。

  以顱頜面外科為例,祁佐良介紹了3個目前的科研方向:一是針對顱頜面創傷修復,研究運動神經損傷后的修復機制,尤其是神經缺損后如何用人工神經替代;二是將計算機數字化技術應用到顱頜面外科,不僅做到用數字化探討和模擬手術,還要建立術后評估體系,并逐步發展用于手術“導航”,同時醫院還將考慮引入外科手術機器人;三是探索脂肪單元干細胞在組織修復領域的潛在作用。

  “確立科研方向是第壹要務,研究成果的臨床轉化是蕞終目的。”秉承這個理念,祁佐良表示蕞終會將人工神經、數字化、脂肪干細胞等方面研究上的突破應用于臨床治療。

  策略二:東西院結合 共繪整形臨床藍圖

  2015年,隨著八大處院區用房趨于飽和,同時為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醫療美容社會需求,整形外科醫院在朝陽區CBD商圈建立了以整形美容為主的東院區(八大處院區則改稱總部或西院),既減輕了醫院總部的負擔,也使醫院整體規劃更加清晰規范,拓寬了醫院發展道路。

  東院自建成至今已有兩年,咨詢和問診的求美者絡繹不絕。目前東院設有3個醫療美容相關的固定科室(以后將增至6個),由西院區主治以上的醫生負責在東院區出診和做手術。祁佐良就東院區的運行管理表示:“我們把東、西兩院區的專業方向進行區分,東院側重醫療美容,醫院總部側重整形修復。東院區更便于醫務人員提高工作效率,這方面可能比總部做得更好。”

  醫療美容工作多數劃歸東院后,西院區的一線人員更加專注在整形修復治療上的探索創新。耳整形再造已是整形外科醫院較為成熟的技術之一,但先天小耳畸形患者多伴有聽力障礙,往往還要到其他醫院進行聽力重建。2017年5月,整形外科醫院外耳整形再造中心的主任醫師蔣海越完成了整形外科醫院首例骨橋植入手術,重建了患者聽力。自此,醫院開啟了“耳廓整形+聽力重建一站式”手術治療時代開啟。

  東院美容、西院修復的大致區分,為整形外科醫院的臨床管理和發展拓寬了道路。

  策略三:助推醫改 以人才帶動全局發展

  作為中國醫學科學院的附屬醫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教學醫院之一,整形外科醫院每年招收整形外科專業研究生60~70名,培養進修醫生近百名。除了醫院自身的培養計劃外,整形外科醫院還建立了“憂秀青年醫師培養項目”,給在校生、青年醫生走出國門學習國際先進技術的機會,不僅使醫生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還以人才培養推動了醫院的長遠發展。

  在祁佐良看來,一枝獨秀不是春。尤其在國家推行醫改政策的大環境下,整形外科醫院不僅相應國家號召,充分發揮人才和技術優勢服務社會,更應為我國的整形外科發展做出更多貢獻。因此,醫院制定了下一階段的奮斗目標——努力建設成為國家整形外科臨床中心。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祁佐良帶領醫院的領導班子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規劃:一,建立全國范圍內的整形外科醫聯體,使每個省都有與之對接的平臺,通過遠程醫療、互聯網等模式合作,或通過技術下沉服務于基層;二,將整形外科醫院的人才輻射到全國各地,或通過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培訓的形式,提高全國尤其是基層整形外科專業醫護人員的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三,順應醫改政策,促進整形外科領域的分級診療,同時為醫聯體的轉診和會診提供支持。

  贊同社會資本青睞醫療美容

  非法行醫是所有醫患深惡痛絕的現象,沒有醫生資質的“醫生”、非法“行醫”的場所、未經批準的產品和藥物等雖頻頻被媒體曝光,但在如今的醫療美容市場非法行醫依舊猖狂。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公安部辦公廳、食品藥品監督總局辦公廳等國家七部委聯合發文,印發《關于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的通知》(國衛辦監督函〔2017〕510號),自5月起在全國開展為期一年的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作為該項行動的“國家隊”,整形外科醫院除對規范醫療美容市場做出表率作用外,還主動承擔起向大眾普及醫療美容知識,引導正確整形美容觀的任務。

  當前,中國民營醫療美容機構數量不斷攀升,只要依法運行,提供正規美容服務,自然無可非議。毫無疑問,醫療美容應屬醫療行為,唯有正規醫務人員在合法醫療場所方可開展,其他人員皆不可操作。然而,為了改變醫療美容行業亂象,僅靠增加合法從業人員和場所還遠遠不夠,基于醫療行業標準進行限制和提高社會認知才是根本。

  在祁佐良看來,醫療美容本身或許不屬于基本醫療范疇,更適合借助社會資本來運作。“我贊同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發展進程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將來民營醫療美容機構很可能會占據市場主導地位。過幾年退休了,我或許也會開辦一家私立醫療美容診所,給社會的醫療美容服務貢獻一份力量。”祁佐良笑著說道。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環境

  •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
  •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
  •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
  •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地址

  •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區八大處路33號
  • 提醒:來前建議先咨詢并預約

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
預約/優惠/免費咨詢電話

400-8299-365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