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如何瘦大腿?
很多人都覺得腿很難瘦下去,通過網絡上很多瘦腿動作的學習,不但圍度沒有降下來,腿部還越來越結實了
想必這樣的腿走出去,也會受到別人的注目禮了
腿部粗壯一般情況下是:肌肉+脂肪層型,而肌肉和脂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所以只是想把腿部練成纖細型,肌肉感不是很明顯的,就應該了解下關節運動、肌肉纖維的原理
肌肉生長遵循用進廢退的法則,越用它越發達,不用它就退化。比如經常坐著,肚子長期放松,那么腹部肌群就退化,腹部軟弱松弛,脂肪再多點就會腰圍很粗大;而經常走路、做腹部訓練,腹部就不會那么松弛、會緊繃,如果體脂低的話,線條也會明顯很多。我們要減少腿部肌肉圍度,應當在訓練動作中減少大腿發力比例的模式,一般情況下,伴隨大腿發力的肌肉有臀大肌、腹部肌群等,所以,在訓練動作中應增加臀腹發力比例模式
首先,了解下大腿圍度主要是由哪些肌肉構成: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
大腿后側的腘繩肌
它們在蹲、跳、拉、行走當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
很明顯我們能看到,這幾種常見的姿態動用的關節是膝關節和髖關節(骨盆和大腿連接處),大腿前側肌肉(股四頭肌)鍛煉功能是使大腿在膝關節處伸直,但是可能我們每個人站立的方式有所不同,如腳后移,膝蓋向前,身體直立站起來
也有下面這種站起來方式
將身體挺直前傾,膝蓋沒有過多向前,腳自然站立
大家可以分別試試這兩種站立方式,會發現第壹種大腿前側的受力比第二種方式多。如果是用在深蹲訓練中,重量越大肌肉受到刺激更強。(第壹種方式可能有人會問到膝蓋不可以超過腳尖,其實早就有研究表明,只要膝蓋沒有問題,訓練中膝蓋超過腳尖是可以的)
我舉例是說明為什么我們的肌肉有些強有些弱?其實,就像上兩幅圖起立這個動作一樣,強弱跟你動用的行為模式有巨大關系,(當然肌肉強弱還涉及到神經系統調控問題)
第二幅圖表明,當軀干挺直前傾,站立起來,收緊臀腹,你會發現,你的臀大肌很酸而不是大腿
第二幅圖這個動作和壺鈴搖擺動作就涉及到骨盆后傾,
蕞下面這幅圖左邊,很多人的體姿是不是很像這種?你會發現這樣站立重心在前,腰椎前凸、膝關節超伸,可能會出現臀肌、下腹部肌肉松弛情況(視覺上看起來臀翹,其實是塌腰送臀造成的假象)
大腿后側肌肉(腘繩肌)的鍛煉功能是膝蓋伸直情況下做骨盆后傾,也就是平常我們使用的直腿硬拉動作,為了提升臀肌、腹直肌參與而減少大腿后側參與,屈腿位(涉及到縮短肌肉初長度的問題)會更好一些
動作本身沒有錯,我們的習慣性模式可能會讓我們做錯,比如出現在腹部訓練過程中,有些人在向上抬起時只是完成了大腿髖關節處屈,沒有抬臀或者脊柱屈曲,會出現大腿前側(股直肌)酸痛或者腰(豎棘肌腰段)酸痛而不能再繼續完成動作。這個動作如果是針對腹部而不是腿部,應該保持大腿與地面垂直位抬起臀部,你會很明顯感覺是下腹部受力而腿完全不受力
例子不勝枚舉,重點在于調整我們不論是行走、爬山、下蹲、站立、跳躍過程中的模式,將腿部發力重點轉移到核心區、臀等,腿部肌肉才會慢慢退化
在動作模式上進行調整后,肌肉纖維類型選擇也很重要,白肌纖維又叫做快縮肌纖維,采用6-12RM強度刺激(6RM是指一組動作只能做6次到肌肉力竭),特點是收縮速度快、力量大、易疲勞、肌酸多、體積大
鍛煉白肌纖維你會往這個肌肉方向發展
紅肌纖維又叫做慢縮肌纖維,采用15-30RM強度刺激,特點是持續時間長、不易疲勞、線粒體多(脂肪代謝重要場所)、體積小(大部分女性腿部訓練以紅肌耐力為主)
紅肌纖維鍛煉是往這種肌肉方向發展
如果大部分人選擇上下兩幅圖,林丹會更受歡迎一些。羽毛球本身就以長時耐力訓練為主
減少腿部多余的脂肪就要通過有氧運動了,游泳、跑步、自行車、跳繩,每周3-5次,每次40分鐘以上。強度在120—150的心率區間
除此以外每天都進行腿部的拉伸,有利于下肢的血液循環,消除腿部水腫,脂肪代謝
后記,小編想告訴各位求美者,其實醫美整形行業內的潛規則很多,真與假、專業與非專業真的要抉擇好!變美和毀容有可能就在一個決策之間…文章內也不便多說…想知道如何分辨吸脂瘦大腿是不是選擇的醫院和醫生是正規的,大家可以點擊“在線咨詢”,小編再和大家詳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