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面部脂肪的分層及功能
人體面部老化主要表現在皮膚松弛、皺紋、面部凹陷、膚色暗淡、面部輪廓不完美等,而皺紋和面部下垂是衰老的最常見特征。
頰部脂肪56%位于SMAS淺層,44%位于SMAS與面部表情肌深層。
淺層脂肪主要功能是保護性的,其變化可導致面部皮膚的改變,它具有可移動性。
深層脂肪(眼輪匝肌下脂肪、顳肌脂肪墊、面部內側深層脂肪墊、頰脂肪墊)提供面部容積和外形支持。
解剖時掀開皮膚就能看到皮下的脂肪,原來我們認為面部脂肪就是完整的一層,沒有分隔,而且認為,就在SMAS筋膜的上方,其下是沒有脂肪的。
實際上,國外的研究發現,我們脂肪分為深、淺兩層。淺層的脂肪是皮膚下面的皮下脂肪。而第三層SMAS層的深面還有一深層的脂肪,而且對重塑面部的年輕化也是非常重要的。
國外的研究還發現:在中面部,面頰部的位置,大概有56%的脂肪是在我們的第二層皮下脂肪層里,也就是SMAS淺層。另外,還有44%的脂肪是位于SMAS和面部表情肌深層。要是以SMAS作為分界線,SMAS以上的是淺層的脂肪,SMAS以下的是深層的脂肪,不僅僅是原來只有一層皮下脂肪的概念。
Rohrich將淺層脂肪分成五個部分:鼻唇部(1)、顴頰部(3)、眶部(3)額部(2)和下頜部(1)
面頰部表淺的脂肪被垂直的隔膜組織分成了五個清晰明確的部分:鼻唇區脂肪、內側面頰區脂肪、中面頰區脂肪、外側顳頂區脂肪和眶下區脂肪。
顴脂肪墊主要由鼻唇溝區和內側面頰區脂肪構成
這兩層脂肪有什么不同
淺層的脂肪是保護性的,更多的是對皮膚的滋養,使皮膚擁有更好的膚色保持良好的年輕狀態和膚質。淺層的脂肪隨著年齡的變化是可以移動的,早期是位于中面部,隨著年齡的變化逐漸往中面部的下方走,甚至可能移位到顏面下部。
深層的脂肪是在SMAS和表情肌深面的間隙位置,包括:眼輪匝肌下脂肪、顳部脂肪墊、面部內側深層脂肪墊、頰脂肪墊。
巴西的注射大師——狄美爾(音譯)會在顴骨和顴弓處進行注射以提升中面部,原因是要補充眼輪匝肌下的脂肪。這里是深層脂肪,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萎縮,給它做補充,可起到支撐作用,讓整個面部有上抬的感覺。
深層脂肪提供面部的容積和外形的支持
面部容量的減少更重要的是在深層的脂肪,而不在淺層脂肪。淺層脂肪是保護性的,而深層的脂肪是提供面部容積的。
打玻尿酸時要注射到緊貼著中面部骨膜的位置,原因就是要補充深層脂肪的容量流失。同樣,進行脂肪填充時,也要在深層填充相當的脂肪量,也是為了補充我們面部深層脂肪的流失。
從某種意義上說,淺層的脂肪對于皮膚影響更大,而深層的脂肪對于面部的整體容量、輪廓以及外形的改變更大。因此,在進行治療的時候,我們不僅僅要注意淺層脂肪(因為淺層脂肪會移動,所以需要埋線把它往上提),也需要對深層脂肪進行容量的補充以提升支撐力(無論是用玻尿酸或是自體脂肪)。這樣結合起來,就可以把我們的皮膚調整到正常的位置上來。
顴脂肪墊是淺層脂肪還是深層的脂肪
顴脂肪墊是淺層的脂肪墊,頰脂肪墊是深層脂肪。如圖,顴脂肪墊就在眼輪匝肌下方,是一個增厚的區域,底部正好平行鼻唇溝的走形,頂點正好位于顴骨最高點的上外側,呈倒三角形。
顴脂肪墊屬于淺層脂肪,會發生移位。隨著年齡的增加,深層脂肪萎縮,而淺層脂肪因為沒有深層脂肪容量的支撐,導致發生移位,從而加重了中面部蘋果肌的凹陷,形成明顯老化的外觀。
揭開皮膚可見完整排列的淺層脂肪。美國德克薩斯西南醫學中心的Rohrich教授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通過“灌注”發現,實際上前面部的淺層脂肪分成很多部分,前額分為正中和中間,眼眶上下分為兩塊,眼眶外側也有。中面部有鼻唇溝區域,內側區、中間區和外側區。研究結果把原來的概念完全顛覆了,淺層脂肪并不連在一起,由中間韌帶和隔膜把它們分開。
圖中,最中間的部分就是鼻唇區的脂肪間隔。內測區是染色的,其它幾個區沒有染色,說明它們完全是分隔開的。雖然它們都是在同一皮下層次,都在SMAS的淺層,但是這些淺層的皮下脂肪也是分組、分間隔的。而正是由于之間的分組、分間隔,其間有一些韌帶來分開這些脂肪,才提供了埋線提升的抓持力,利用這些韌帶和這些間隔的抓持力,就能夠把脂肪組織向上提。因為僅僅提升脂肪肯定是提不住的,顏面提升很重要的就是提升脂肪間隔的這些韌帶和隔膜。
顴脂肪墊主要是由皮下淺層脂肪,鼻唇溝區的脂肪墊和內側脂肪墊這兩個區構成。
中間面頰區脂肪間隔
外側區脂肪間隔
下頜區脂肪間隔
衰老時口角兩側堆積的脂肪,多由淺層的脂肪即下頜脂肪間隔與深層的頰脂肪墊不斷向下移位堆積在口角區域,從而加重了口角囊袋的形成。
中下面部松垂的解剖改變展現出人的衰老表現,中下面部的松垂實際上是淺層脂肪組織在向下移,中面部眼輪匝肌下方的顴脂肪墊在下垂(請看紅色箭頭),下頜脂肪墊也在下垂,頸部的頸闊肌前和頸闊肌后因為是淺層脂肪,同時都在向下移位。
面頰部深層脂肪間隔分區
深層脂肪也被分成了數個間隔
內側深層脂肪墊的上界為眼輪匝肌支持韌帶,內側為梨狀孔,外側界為顴大肌和頰脂墊。
位于顴骨體上方的眼輪軋肌下脂肪(SOOF)也是深部脂肪,內側與內側深部脂肪墊相鄰。
同淺層脂肪一樣,深層脂肪也是被纖維組織,被韌帶分成了很多間隔。總的來說,面部有三部分比較重要的深層脂肪。
A面部淺表脂肪被垂直走向的隔膜分割成了數個間隔在面中部,從內側至外側,這些間隔依次是:鼻唇溝、內測區、中間區和外側區顴骨脂肪墊由唇溝區和內測區脂肪組成。
B深部脂肪墊同樣被隔膜分割成不同的間隔,頰脂墊是深層脂肪墊,內側深層脂肪墊(標記為藍色),上界為眼輪匝肌支持韌帶,內側為梨狀孔,外側界為顴大肌(標記為ZM)和頰脂墊(標記為H)。
C箭頭所指的藍色區域就是眼輪匝肌下的脂肪墊的外側,而黑色箭頭所指的黃色部分是眼輪匝肌下脂肪墊的內側。位于顴骨體上方的眼輪軋肌下脂肪(SOOF)也是深部脂肪。圖中可見其內側部分(黃色)和外側部分(標記為藍色),在內側與內側深部脂肪墊(標記為紅色)相鄰。
為什么巴西的狄美爾(音譯)注射時要達到深層,實際上就是為了補充眼輪匝肌下脂肪墊(SOOF)的容量。因為深層的脂肪容量起到的是容積和支撐的作用,補充后,會使得我們的淚溝和瞼頰溝都有一定程度得到提升,從而改善我們中面部的老化程度。
同樣在蘋果肌區域進行深層補充,原理也正如圖中所示,藍色區域是內側深層脂肪墊,在肌肉的深層,深層注射玻尿酸就是為了補充容積,容積得到補充,才能夠起到支撐的作用。
年輕化注射整形,不僅要對淺層脂肪進行提升,深層容量缺失同樣會導致支撐力不夠。因此,在線雕的同時做玻尿酸或自體脂肪的填充,效果一定是1+1大于2。
面部脂肪下垂、容積缺失和容積增加
至今為止,淺層脂肪層下垂發生的原因,是因為固定組織松弛導致無法對抗重力,還是位于深層的脂肪體積減少導致的假性下垂尚不明了;另外,面部脂肪體積的減少,在深層和淺層是否相同還不確定。
Rohrich認為隨著年齡增長,內側深層脂肪的容積在減少,對淺層組織的支撐力減弱,導致表淺脂肪向下移位出現了下垂。深層的脂肪容量減少移位不是主要的,而淺層的脂肪由于深層脂肪不能支撐,內側深層脂肪變平導致其淺層的淺表脂肪向下移位出現“假性下垂”和表面皮膚的真性下垂,后者是由于缺乏皮下支持造成的。
顴脂肪墊的下垂會引起鼻唇溝加深和眶下緣下方的“倒V畸形”,而眼周脂肪量的減少,使得眼部的骨性標志更加明顯。
前面這些都是面部埋線提升非常重要的解剖學基礎。那么不管是在SMAS淺層,還是在皮下脂肪的深層,進行埋線提升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表淺脂肪向下移位的問題,但是這個移位為什么能夠被抓住,是因為有很多隔膜,包括淺層脂肪也有很多的隔膜和韌帶,通過它們的抓持力才能夠把這些這脂肪淺層向上進行相對的固定,回到相對正常的位置。
深層的脂肪對于我們面部的變化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去補充深層的脂肪(移位是次要的,主要是體積的變小),要貼著骨膜,用玻尿酸或自體脂肪去補充容量,增加對中面部的支撐,與淺層的埋線提升結合起來效果會更好。
年輕人的面部脂肪緊密結實,形成波浪狀,即從突出到凹陷平滑過渡的表面輪廓,在凹陷區域上方的突出區域化妝可以起到更好的美容效果。
老化的面部脂肪不再致密緊實,面部輪廓變得生硬。在韌帶緊密附著區(腮腺前區、下頜緣前部和顳區)脂肪體積進一步減少并使表面輪廓變得凹陷。
隨著進一步老化,顴脂肪墊萎縮導致顴部呈現骨感的外觀;同時發生的顴脂肪墊下垂,會導致鼻唇溝加深。
中面部的凹陷是因為容量在流失,但是在下面部看到的則是下垂和贅積。所以我們往往會看到木偶紋,口角兩側的組織越來越多,這是因為淺層脂肪堆積到咬肌前間隙,深層的頰脂墊也剛好堆積在這個位置上,所以使得口角囊袋這么明顯,看起來像口中含了兩顆糖,這其實對求美者是一個很大的困擾,需要我們關注。
看完文章后,小編由衷的想告訴各位求美者,其實醫美整形行業內的潛規則很多,真與假、專業與非專業真的要抉擇好!變美和毀容有可能就在一個決策之間…文章內也不便多說…要想知道如何分辨做豐全臉選擇的醫院和醫生是否正規,大家可以點擊“在線咨詢”,小編再和大家詳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