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科普」“O”型腿一定要換關節嗎?
膝骨關節炎好發于中老年肥胖女性患者,典型的癥狀是膝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甚至關節變形,其中常見的膝關節畸形是膝內翻,又俗稱“O”型腿、“羅圈腿”。中國衛生調查機構2015年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有近約1.5億人患有骨性關節炎,其中有近一半為膝骨關節炎患者。
在這7500萬膝骨關節炎患者中,約20%的患者為晚期膝骨關節炎,呈現出典型的“O”型腿畸形,兩腿分開,不能閉合,走路呈類“鴨子”步態,且隨著人口老齡化,患有類似畸形的患者會逐漸增多。如何正確處理人口基數接近1500萬“O”型腿患者,是擺在廣大骨關節外科醫師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也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工程。
膝骨關節炎的發病目前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影像學普查顯示:30歲時即出現軟骨退化,部分患者無疼痛等任何不適,這是無癥狀性膝骨關節炎;一旦患者出現疼痛不適,一般都是軟骨退變加重,如果患者出現膝關節變形,按照骨關節炎分型,一般為K-L分級Ⅲ級以上,此時一般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對于“O”型腿的治療,目前有哪些手術方案可以選擇?一定需要換人工關節炎嗎?
對于膝骨關節炎合并膝內翻的“O”型腿患者,目前主要是有保膝手術(包括脛骨高位截骨術和膝關節內側單髁置換術)和關節置換術,它們均有其蕞佳手術適應癥,具體適應癥前面微信平臺推薦文章已有介紹。簡而言之,脛骨高位截骨術和膝關節內側單髁置換術都適合于膝關節內側單間室骨關節炎患者,患者的疼痛位于膝關節內側,且膝關節其它間室的軟骨無退變或輕度退變,韌帶結構功能完整,關節活動度良好。但兩者的適應癥仍有一定的區別,
其中脛骨高位截骨術適合膝內翻明顯且年輕活躍的患者,內側間室輕中度骨關節炎合并“O”型腿畸形是其蕞佳適應癥;而膝關節單髁關節置換術常用膝關節內側間室前內側骨關節炎的患者,X線片上呈現出“骨磨骨”的特點,且患者內翻畸形一般不能太大(常小于10°)。
對于膝關節嚴重磨損、關節活動受限明顯、疼痛范圍廣泛的患者,一般通過膝關節表面關節置換術即可以解決患者的痛苦,對于嚴重畸形合并有關節不穩定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半限制、或全限制性假體重建膝關節功能。
? ? ? 男性,63歲,左膝內側疼痛2月余,上下樓梯及深蹲時明顯,膝關節內側后方有牽拉緊張感,口服止痛藥癥狀可緩解,藥不能停,一停即出現膝關節酸痛不適。術前雙膝外觀照可見患者左膝呈現明顯的“O”型腿
? ? ? 結合患者的癥狀和影像學表現,我們建議患者行左膝脛骨高位截骨術,將身體負重線由膝關節內側轉移到外側,釋放內側關節壓力,從而緩解疼痛不適癥狀。患者術后第二天即在助行器輔助下進行行走鍛煉,目前患者術后接近3月,左膝疼痛完全緩解,復查CT可見截骨處基本愈合,患者滿意度評分憂秀。
? ? 男性,80歲,左膝疼痛8年,加重1年?;颊咦笙ピ邮荜P節腔注射玻璃酸鈉及口服止痛藥治療,癥狀時有緩解,反復發作,嚴重影響老人家生活質量。術前雙膝X線片顯示左膝“O”型腿畸形
?? 患者左膝呈現明顯的內側間室骨關節炎,且疼痛為內側,內翻畸形相對較小,考慮患者80歲高齡,我們建議患者行左膝內側單髁關節置換術,手術創傷小,手術時間短,出血少,恢復快?;颊咝g后3天即出院,目前老人家享受無痛老年生活,盡享天倫之樂。
? ? ? 女性,64歲,雙膝疼痛10余年,加重2年。雙膝外觀照呈現明顯的“O”型腿,患者曾行理療、口服止痛藥、關節腔玻璃酸鈉及PRP等治療,癥狀未見明顯好轉
? ? ? 患者雙膝骨性關節炎晚期,我們建議患者行雙側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患者心理顧慮較多,擔心術后不能行走,所以只肯做癥狀明顯的右膝,術后第二天患者即下地行走,看見自己歪了10年的腿變直了,心里樂開了花,患者術后2周即可棄拐自如行走,主動要求行左膝關節手術治療。
后記,其實所有整形項目都是一樣的,由于每個人的基礎不同、選擇的醫生不同、設計的案例不同等因素,術后效果自然也是不同的。所以想要獲得滿意的效果,建議大家多多參考各種案例,并且謹慎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設計方案,這樣才能讓自己變成你心目中的樣子呦~想看更多磨骨案例的寶寶,可直接點擊“在線咨詢”,找我們的美麗顧問就能輕松獲取各種案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