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補牙,為啥得好幾次?
在一般患者看來,牙齒蛀了個洞,醫生把它填好,通通都叫“補牙",其實不然,蛀牙按齲壞的程度,可分為淺齲、中齲和深齲,其治療方法也不同。

怎樣判斷淺齲、中齲和深齲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先了解下牙齒的基本組織結構。
牙齒組織牙齒從外向內有牙釉質、牙本質和牙髓三層。牙釉質俗稱琺瑯質,是牙齒的最表層,為半透明的白色硬組織。牙本質構成牙體的主體,位于牙釉質的內層,顏色淡黃。當牙本質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熱、酸、甜等刺激,從而引起疼痛。
在牙本質內有一空腔,空腔里充滿了血管、神經和淋巴管的牙髓組織,我們把這個腔叫“牙髓腔”,上面寬闊的部位叫“腔室”,下面窄細的部分叫“根管”。
淺齲、中齲和深齲是根據蛀牙病變深度來確定的。那治療方法有什么區別呢?
淺齲和中齲 “補牙”即可當蛀牙的病變只是到達牙釉質層或牙本質層時,叫“齲壞”,一般可以一次補好,有時也可能需要“安撫治療”一次,兩次補好,即一般意義上的“補牙”。深齲未至牙髓炎時,也可以一次補牙完成。
深齲至牙髓炎 需根管治療若深齲至牙髓炎時,或者牙髓炎進一步病變深入到牙齒根部及根周組織,出現根尖周炎時,一般的“補牙”則無法奏效,需要進行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術,又稱牙髓治療,是牙醫學中治療牙髓壞死和牙根感染的一種手術。
一般而言,每顆牙齒有一至數個根管,口腔后面部位的牙齒根管最多。
進行根管治療時,首次就診,需先行牙髓失活或牙髓摘除,俗稱“殺神經”或“抽神經”,目的是減輕患者疼痛。一周之后進行復診。
一周后復診,進行根管預備。主要是通過消炎使根管處于一種無菌的狀態。一次消炎需一周時間,即消完炎癥一周后復診。(炎癥較嚴重者需進行數次消炎,直到癥狀完全得以控制,才能進行下一步。)
接下來復診,進行根管填充,即用特殊材質將根管充填,隨后才能進行最后的補牙。
簡單來說,牙齒齲壞未導致牙髓炎的患者,可一次補牙完成;若齲壞至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則需進行根管治療,需要往返數次,按時就診,才能完成治療。
補牙后,為什么會牙疼?部分人不愿補牙,是因為曾經發生過補牙后牙齒發生疼痛的經歷。因牙病去醫院治療之后,有時又出現牙痛,大概有以下幾種情況。了解了原因就知道了對策,您不必再因擔心補牙后的疼痛而諱疾就醫。
1一是因治療需要,對牙髓進行失活(俗稱殺神經),在封失活藥后的當天或次日因為藥物作用有可能出現牙痛,但疼痛不會很劇烈并且不會持續很長時間。 2二是因為在補牙制備洞形的過程中或消毒藥物刺激牙髓所致,可能出現短時的冷熱刺激痛,此類情況不需作特殊處理,1~2日后一般可自行恢復。 3三是齲洞較深,用的襯墊材料太薄,不能隔斷銀汞合金傳導的冷熱刺激,而出現冷熱刺激痛的癥狀。這就需要加厚墊底材料后再作充填。
補牙后近期出現刺激痛或自發痛的原因,可能是充填材料中的某些化學物質刺激牙髓或根尖組織所致,也可能是牙髓失活不全所致。
遠期出現疼痛的原因常為繼發性齲并發牙髓炎,應視具體情況進行牙髓安撫。當牙齒的齲損還沒有波及到牙髓組織,但已接近了牙髓腔,并且在去除齲壞變腐的組織時,患牙極為敏感,有時伴有輕度的疼痛;或是日常生活中,僅遇到冷、熱、酸、甜等刺激時,牙齒才出現疼痛。

總之,除可能出現的暫時性牙痛(如牙髓失活)外,其他補牙后出現的各種牙痛的情況均應去醫院診治,以便找出原因,及時處理。
看完了這篇文章后,小編有幾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大家有沒有想過:補牙所用的嵌體都有哪些材料?補好的牙能夠用多久?補牙材料會影響口腔健康么?大家可以點擊“在線咨詢”,得到答案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