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牙醫都喜歡拔智齒?
智齒即人類的第三磨牙,一般在18-25歲時萌出。此時我們的大腦已完全發育好,心智也趨于成熟,于是人們將這一時期萌出的牙齒親切地稱為“智齒”。
可見,智齒的出現,與智力無關,只與牙齒有關。


在牙醫那里,拔智齒似乎成了一種常見操作。因為智齒不僅沒用,還惹事:
引發蛀牙——拔了!
牙齦發炎——拔了!
長不出來——拔了!
頂前面的牙——拔了!
現在沒事,萬一以后發炎呢?——拔了!
……
清清白白的一顆智齒,怎么就變成了礙事的牙?我們的先人是沒有智齒的困擾的,它作為最大的磨牙,是咀嚼食物的主力軍。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隨著食物逐漸精細,咀嚼器官逐漸退化,頜骨逐漸變小,牙槽骨在長度、寬度、強度上也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但是,牙齒的退化速度晚于頜骨,智齒作為最后一顆萌出的牙齒,在變小的頜骨中已經沒了它的位置,于是它的萌出給我們帶來很多痛苦。

怎樣判斷自己有沒有長智齒呢?


張開嘴照照鏡子,從一側的門牙開始數,第八顆就是智齒。有的朋友看了半天,只數出7顆牙。還好還好,沒長智齒!
其實,沒長智齒有可能是好消息,也有可能是更壞的消息——智齒是完全埋伏的,隱患和拔除難度都比較大。醫生建議,即使沒有疼痛,也要定期拍片觀察智齒。
那么,智齒該不該拔掉?


一般來說,牙醫會根據下列幾點理由,主張拔掉智齒:
□?齲齒
假如智齒蛀牙,除了很簡單的咬合面不深的齲齒可以補以外,那些鄰接面齲齒,以及蛀得很深,甚至需要根管治療的,一概主張拔除,杜絕后患。

□?侵犯鄰牙
一般患者自己很難發現,需要牙醫以X光確診得知。一般智齒萌生的空間缺乏,會倒在第二磨牙上,造成第二磨牙齲壞,甚至牙根部分或全部吸收。

□?空間缺乏
智齒在人類的進化中,是歸于消逝狀態的,因而牙弓越來越小,口腔空間缺乏,特別表現在萌生時強烈的腫脹、疼痛感。很多人即是因為不能忍受這種疼痛而決定拔掉智齒。

□?清潔不易
智齒萌生最晚,因為空間缺乏的原因,智齒長在口腔深處,而且常常長得歪七扭八,難以徹底清潔,容易引發齲齒。

□?沒有對咬牙
不是每個人的四個智齒都會長齊的。智齒的對面,假如沒有相抗衡的智齒來對咬的話,它就是一顆沒有功能的牙齒。它還會伸長,帶來食物嵌塞、咬傷對頜牙齦等很多后患。

□?阻生齒
這是最討厭的一種。阻生牙牙冠周圍的牙齦常常會發炎、疼痛,嚴重時臉頰可以腫脹、張口困難。阻生牙還會引起鄰牙齲壞、松動、牙槽骨吸收等癥狀。

04
并不是所有的智齒都必須拔除


如果智齒徹底萌出,形狀正常,與前面的牙齒鄰接關系正常,與相對的牙齒咬合正常,能夠像其它牙齒一樣發揮咀嚼功用,這樣的智齒就不需要拔除了。

05
不良智齒需盡早拔除


不良智齒,越早拔除越好,即使沒有任何不適。
年齡越大拔牙越困難。這是因為年輕人(一般24周歲之前)骨質相對疏松和軟,牙根小,特別好脫位;隨著年齡增長,牙根發育得逐漸粗大,骨質相對致密,同時伴隨著牙齒每年牙骨質的沉積(每年約沉積0.07mm),拔牙操作起來自然比拔除年輕人的牙齒難度增加。
最后
祝大家的智齒都不是禍害
小編給大家發福利了,近期,小編為大家在全國各正規醫美機構爭取了50個名額,大家可以1元體驗牙齒健康檢查~目前還有38個名額可享有呦!別猶豫啦,碰碰運氣~可以點擊“在線咨詢”,來進行名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