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習慣不對,乳腺易發炎!
急性乳腺炎是乳腺急性化膿性感染疾病,在門診疾病中非常常見。蕞常見于哺乳期婦女,尤其是初產婦。該病在哺乳期的任何時候均可發生,而哺乳期的開始階段蕞容易發生。
該病的病因其實很簡單,就是乳汁的淤積和細菌的侵入。乳汁是富含乳糖的細菌理想的培養基,所以乳汁的淤積有利于侵入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乳汁淤積的原因有:1.乳頭過小或內陷妨礙哺乳,孕婦產前未能及時矯正乳頭內陷,嬰兒吸乳時困難,甚至不能哺乳;2.乳汁過多,排空不完全,多余的乳汁不能及時排出而保留在乳房內;3.乳管本身的炎癥、腫瘤及外在的壓迫而造成的乳管不通,造成乳汁淤積在乳房內。以上這些均會影響正常的哺乳。
細菌的侵入:乳頭內陷時嬰兒吸乳困難,乳頭及周圍容易被嬰兒咬破或者皸裂,使細菌逆行性感染,這是感染的主要途徑。另外,沒有良好的哺乳習慣,嬰兒經常含著乳頭而睡,也可使嬰兒口腔的炎癥直接蔓延至乳管,繼而擴散至乳腺間質引起化膿性感染。其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常見。
急性乳腺炎初期的癥狀是乳房局部脹痛,皮膚溫度升高,有壓痛,同時出現邊界不清的硬塊。隨著疾病的發展,局部的硬塊變得更大,觸痛明顯加重,表面皮膚出現紅、腫、熱、痛,同時患者出現高熱、寒戰、頭痛、無力、脈搏加快等全身癥狀,常伴有同側腋下淋巴結的腫大,壓痛。測血常規可見白細胞計數明顯升高,CRP指標也升高明顯。由于治療的不得力和病情的進一步加重,局部組織發生壞死、液化,大小不等的感染灶互相融合形成膿腫。疾病初期,局部組織呈蜂窩織炎樣改變,數天后可形成膿腫。這時查體時就可以感覺到明顯的波動感,而局部的觸痛可能會較前減輕,會給人一種疾病好轉的錯覺。膿腫可以是單房或多房性的,膿腫可向外破潰,也可向深部向乳房后壁及胸肌間穿出。感染嚴重的,可并發膿毒血癥,危及生命。
治療的原則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使用敏感抗生素抗菌,首先選擇青霉素,頭孢類和紅霉素類為安全,而不影響健側乳房對嬰兒的哺乳。同時,一般不停止哺乳,因為停止哺乳不僅會影響嬰兒的喂養,也會繼續使乳汁淤積。但是患側乳房因停止哺乳,用吸奶器洗凈,促使乳汁暢通排出,局部熱敷,利于炎癥的消散。切忌暴力擠壓炎癥部分乳房,因會損傷小葉及導管組織,加重病情。若膿腫形成,則需要做膿腫切排手術。
蕞后提醒各位哺乳期婦女,預防急性乳腺炎,要避免乳汁淤積,防止乳頭損傷,保持個人清潔衛生。同時要預防和治療嬰兒口腔炎癥,防止乳頭破損。要養成良好的喂奶習慣,不讓嬰兒含著乳頭睡覺,注意哺乳前后清洗乳頭,并積極治療已發生的乳頭破損及皸裂。當然,如有上述不適癥狀,請及時前往當地正規醫院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