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拔個牙,半邊臉腫得像面包!原因是......
別以為拔牙是小事,有些人半邊臉腫得像面包、甚至并發嚴重感染,究竟哪里出了問題?
「你這個傷口是蜂窩性組織炎,我開點抗生素治療,」牙醫師對劉小姐說。
「真的啊,我怎么這么倒霉……」劉小姐嘴上雖然這樣說,其實心里懷疑,是不是牙醫的器材沒有消毒干凈。
劉小姐兩個月前去拔智齒,回來以后臉腫了兩天都沒有消,吃了消炎止痛藥后依然痛到睡不著覺。
又過了一天,劉小姐照鏡子發現脖子腫起來,連吞口水也會痛,她趕緊請假去看醫生,才知道原來是拔牙的傷口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引發感染的細菌藏在嘴巴里:
很多人對拔牙的想像,還停留在小時候換乳牙的情景,只要吃個東西,搖搖欲墜的牙齒就自動掉下來了。所以當打了麻醉藥就立刻閉上眼睛,以為牙醫用鉗子稍微搖幾下,牙齒就拔掉了。
其實成人拔牙,特別是拔智齒時,牙醫為了將埋在骨頭下的牙齒切除,得先切開牙齦、磨除包覆在牙齒周圍的軟骨組織,再將牙齒割碎取出。傷口在愈合過程中,如果有細菌跑進去,就可能造成感染。
發生感染時,很多人就跟劉小姐一樣,首先懷疑是不是牙醫的器具沒消毒干凈。
拔牙器具消毒不徹底,確實有可能增加感染機會,但拔牙引發的細菌感染,主要還是跟個人的體質有關。
人的口中本來就有許多細菌,當口腔內出現傷口,且身體的抵抗力又比較弱時,細菌就可能趁機進入牙齦周圍,造成局部化膿、腫痛。嚴重一點,跑到鼻腔引發鼻竇炎,或蔓延到更深層的組織,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其次,拔牙的傷口愈大,拔牙時間愈長,也可能增加感染的機會,通常發生在口腔愈合處或是牙根較深的牙齒。
不過,大多數人拔牙后產生的問題并沒那么嚴重,多半會有傷口不易愈合、化膿,或是臉部腫痛等困擾。
臨床上在拔牙后偶爾出現傷口持續腫痛、流出組織液或輕微化膿的反應,這些都屬于發炎。
發炎可能是因為以下幾種原因:
1.感冒、熬夜隔天、生理期(不建議拔牙)、睡眠不足、連續幾天加班后,身體免疫力較差,感染的機會比較高,傷口復原也會比較慢。
2.口腔急性發炎期,最好也別急著拔牙。像是智齒長歪造成牙齦化膿嚴重,甚至痛到連嘴巴都張不開時,貿然拔牙可能會使膿液流出,造成感染的細菌擴散。
3.拔牙后頻頻吸血水、漱口可能讓發炎更嚴重,有些情況會造成傷口不易愈合,甚至增加感染機會。
因為拔牙時從傷口釋出的血液、組織會形成血塊覆蓋在齒槽骨上,幫助傷口愈合。拔牙后常吐口水、吸出血塊,或用力漱口等,都可能將齒槽內的血塊沖出,造成齒槽發炎。
拔牙前要先做的準備:
1.拔牙前要先跟醫師溝通, 2個必問+3個必說
必問1?為什么要拔牙?拔哪一顆牙?
必問2?拔牙前醫師通常會拍片,應該問問拔這顆牙時可能會產生哪些問題及后續注意事項(例如:是否容易發炎、傷到神經、影響進食? )
必說1?過去的拔牙經驗(例如:是否曾發生特殊情況?拔牙后的復原狀況是否良好?)
必說2?除了牙齒之外的其他病史與用藥情形。
必說3?拔牙當天的身體與精神狀況
2.上午拔牙會比晚上好
上午7~11點是人體內類固醇分泌最高的時段,較有抵抗力面對外來的刺激,而且一覺醒來精神較好、身體狀況也穩定,高血壓、洗腎、糖尿病等有全身性疾病的人,最好選在這個時間拔牙。
晚上不建議拔牙,因為一天活動下來身體已經精疲力竭,而且拔牙后若發生問題,較不方便找到醫師。
3.拔牙止血要遵醫囑
拔完牙咬緊紗布、勤勞冰敷。即使感覺傷口沒有流血,也得依照醫師建議的時間咬緊紗布,通常依傷口的大小約30分鐘~1小時不等。
拔牙48小時內,可以每次冰敷20分鐘,一天敷6~7次。
等到第三天,新的組織長出來后,就換成熱敷。
4.清潔口腔要適可而止
拔完牙第一天,不用急著清潔牙齒或使用漱口水,如果口中有食物殘渣,可將溫開水含在口中幾秒,再輕輕張口讓水流出。
等到第二天、第三天,再開始搭配漱口水,用牙刷輕輕清潔口腔。
5.傷口有異狀,要隨時回診
如果麻藥退了以后嘴唇還是麻麻的,或者三天后持續疼痛、組織液滲出、流血、原本不痛突然又開始疼痛、有不明原因的發燒等,最好盡快回診請牙醫師做詳細的檢查。
最后提醒,拔牙后的幾天如果牙齒一直很痛,按時服用止痛藥是正確做法。
拔牙前需要先洗牙嗎?
牙結石是牙菌斑硬化的產物,牙周病是牙齒慢性的細菌感染,有些醫師會建議有牙周病或牙結石多的人,拔牙前先洗牙,以降低感染的機會。
一般建議先徹底刷牙,將口腔內殘留的食物或臟東西清理干凈。若為了安心起見,且病患很久沒洗牙,這樣做是可以的。但目前沒有足夠證據顯示,拔牙前洗牙能有效預防感染。
拔牙后要吃抗生素嗎?
拔牙后如果醫師開了抗生素,一定要吃完。例如拔牙前如果牙冠周圍已經發炎,或者病患有心臟病、糖尿病、心臟瓣膜不全等問題,考量感染情況可能較嚴重,就會開抗生素來預防感染。
小編給大家發福利了,近期,小編為大家在全國各正規醫美機構爭取了50個名額,大家可以1元體驗牙齒健康檢查~目前還有38個名額可享有呦!別猶豫啦,碰碰運氣~可以點擊“在線咨詢”,來進行名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