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缺失!種植牙和烤瓷牙到底應該怎么選?
最新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
1、25~44歲的中青年人群中,缺牙率大約集中在23%~25%左右,牙齒缺失后的修復率僅為30%左右;
2、35~44歲人群中,牙齒缺失者占36.4%;
3、65歲~74歲老人當中,86%存在牙缺失,10%全口無牙;
4、80歲以上老人,擁有20顆牙者不足35%。
牙齒缺失后因為說話漏風,吃東西不舒服等問題,大部人都會去醫院接受治療。但在選擇治療方法時,很多人往往會拿不定主意。
本文將以專業的視角,循證的理念,科普的態度,無偏倚地把牙齒缺失常用的治療方法給大家梳理下,希望能給缺牙患者一份訣擇前的掂量與深思。
烤瓷橋
首先,談談極為常見的缺牙修復方式——烤瓷橋。烤瓷橋曾經熱到什么程度,宋丹丹在1999年春晚就那句“準備把倆門牙裝上,裝個好的,烤瓷的”,相當于給全國人民普及了觀念——鑲牙就鑲烤瓷牙,又高級又時尚。
那么,這種烤瓷牙是怎么個鑲法呢?簡單而言,就是把缺牙區兩側的正常牙磨小些,形成橋基,再套上牙冠和橋體連為一體的烤瓷橋修復體。再簡單說,缺一顆牙就要磨兩顆好牙,戴三顆牙進行修復。下圖僅作示例:
烤瓷橋在口腔醫學上屬于固定義齒(固定橋)的一種,它相對于傳統的活動義齒修復有非常顯著的優勢,比如,便利性好,不用每天摘戴,色澤佳且穩定不變色,沒有異物感,咀嚼功能強等等,但是,它同時也有顯著的缺點,即正常牙被磨小后潛在的急性或慢性牙髓刺激癥狀,并不完全可控的長期并發癥,牙髓源感染和根尖周病變造成后期處理的難度,一旦出問題就累及三顆牙的尷尬境地,拆冠或拔牙后繼續磨更多的牙做更長的橋形成惡性循環。
烤瓷橋,雖然也有完好使用15年甚至20年以上的病例,但并不常見,這種鑲牙方式是建立在對天然牙最寶貴的釉質和牙本質的破壞基礎之上,任何一位牙醫,就算嚴格按教科書規范進行磨牙,也根本無法預料什么時候就牙髓炎了,什么時候就牙齦瘺管了(流膿),什么時間就得拆除了。
那么,除了烤瓷橋,就沒有更好的修復方式嗎?我可以非常認真而肯定地回答:有。
那就是種植牙!種植牙在近十年以來因其技術成熟穩定已經被口腔醫學界公認應作為常規缺牙的首選修復方案,成為繼乳牙,恒牙過后的“人類第三副牙齒”,并且已經在多數公立醫院和牙科診所相繼開展。
種植牙原理是通過手術方式在缺牙區牙槽骨植入人工牙根(純鈦),待其與牙槽骨融合后在上部接牙冠(也是烤瓷冠)進行修復,對相鄰的天然牙完全無傷害。
種植牙因為價格偏高,每單顆種植牙收費在幾千至幾萬元之間,而且不在醫保報銷范疇。
種植牙對技術敏感性高,烤瓷橋對牙醫的最低要求只需把牙磨小,較高要求是磨得規范,但總體要求并不高,而種植牙的技術準入標準和心臟支架置入術一樣嚴格,需要醫師完善的理論支撐和序列的手術操作實踐。
在此強烈建議大家,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要選擇種植牙,且無論是種植牙還是烤瓷牙,都要到正規醫院找專業醫師進行治療。
看完了這篇文章后,小編想告訴各位求美者,其實醫美整形行業內的潛規則很多,真與假、專業與非專業真的要抉擇好!變美和毀容有可能就在一個決策之間…文章內也不便多說…想知道如何分辨是不是選擇的醫院和醫生是正規的,大家可以點擊“在線咨詢”,小編再和大家詳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