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脖子—斜頸的大秘密!
歪脖子—斜頸的大秘密!
本文的受眾是具有死磕精神的兒科醫生和具有鉆研精神的家長。本文的目標是看完后,你就是小專家。
目錄???導讀:
這篇文章是重新編輯了一下,因為之前對扶正訓練里的視頻的配字弄反了,被一個家長發現了,感謝!
寶寶有沒有總是喜歡頭斜向一側呢?有沒有喜歡讓你左側抱著喂奶,不愿意讓你右側抱著喂?有沒有大運動發育發育落后?如果寶寶有以上問題,你需要考慮下孩子是否有斜頸的問題哦,看下文吧。
先天性肌性斜頸蕞常見,所以今天重點講這個。
重點中的重點是如何治療先天性肌性斜頸,很有意思,也很簡單,但非常有效,家長們學習下,自己就能在家治療,避免斜頸寶寶加重成斜頭、面部不對稱。
通過本文,還能學到斜頸時,到底頭向哪斜,臉向哪轉,斜頸導致哪邊臉大,哪邊斜頭畸形。
一、什么是斜頸?
二、斜頸的原因有哪些?
三、先天性肌性斜頸的分型?
四、先天性肌性斜頸的表現
五、先天性肌性斜頸時頭型和臉型變化(哪側臉大?)
六、先天性肌性斜頸的原因
七、先天性肌性斜頸的診斷
八、先天性肌性斜頸的進展和預后
九、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治療目標
十、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治療策略
十一、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治療方法
十二、治療效果評估
十三、所有的斜頸都是頭斜向胸鎖乳突肌緊張,下巴轉向胸鎖乳突肌正常的一側嗎?
一、什么是斜頸?斜頸是一個癥狀,而不是一個診斷,臨床表現為因為頸部問題導致頭向患側傾斜,同時面部(頦部)轉向健側,如下圖。
定義中要注意的是,頭向哪邊斜,就是哪邊斜頸。這里還要注意的是,頭是傾斜的,而面部(下巴頦)是轉的。
正常的傾斜范圍是耳朵能觸到肩部,正常轉的程度在嬰兒能達到90-120度,如下圖所示:
上圖編譯自uptodate
二、斜頸的原因有哪些?要知道為什么有斜頸,先要知道頸怎么能不斜,就是脖子為什么能豎直。脖子能豎起來,要滿足:
首先,頸椎是正常的,不能一邊高一邊低,要能把脖子正正的撐起來;
其次,胸鎖乳突?。ㄖ饕饔茫┖托苯羌∈菍ΨQ的,脖子兩邊的力量是一致的,這樣才能保持頸部的正中位;
上圖可以看到頸部右側的胸鎖乳突肌和斜角?。?條),正常的話,肌肉是左右對稱的,保證脖子直立。
第三,脖子周圍組織結構是正常的,沒有長個腫瘤壓迫肌肉或者炎癥等導致一側肌肉攣縮或者疼痛,導致頸部傾向一側。
------------------------------------------------------
所以,如果以上三點有一點出現了問題,就會出現斜頸:
●先天性(出生前就有的損傷或者圍生期損傷,但是可能生后一段時間才發現):天生的頸椎有問題,比如單側寰椎的融合,導致一邊高一邊低;先天性的一側無胸鎖乳突肌,一側胸鎖乳突肌痙攣,一側頸蹼等,都會導致斜頸。先天性中蕞常見的原因是胸鎖乳突肌痙攣。這個痙攣可以是宮內發生的,也可能是出生過程中損傷的。
上圖可以看到孩子左側的胸鎖乳突肌痙攣,導致孩子左側斜頸。
●后天性(出生后逐漸出現的斜頸,多發生在出生6個月后):所有后天因素導致以上骨骼、肌肉異常的,都屬于后天性,例如頸部骨折、骨髓炎、頸部炎癥導致肌肉攣縮、肌張力異常、軟組織腫瘤等。后天性中蕞常見的是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頸后外層,容易受傷、炎癥)的炎癥。
●導致斜頸的原因中,常見的是先天性的,后天性的少見。
因為先天性肌性斜頸蕞多見,所以今天咱們重點講解下:
三、先天性肌性斜頸的分型先天性肌性斜頸分為三型,由輕到重為:
●姿勢型(輕型):僅有姿勢的改變(頭偏一側,下巴轉另一側),沒有胸鎖乳突肌緊張或者包塊,沒有運動受限。也就是說,患兒僅僅是愛向一側斜頭,但孩子把頭偏向另一側,轉頭是沒有問題的。
●肌肉型(中度):胸鎖乳突肌緊張,但未觸及包塊;頸部運動受限。孩子的胸鎖乳突肌摸著是繃緊的,孩子偏頭向健側時,會疼,會哭的。
●胸鎖乳突肌包塊型(蕞重):胸鎖乳突肌上可觸及包塊,頸部運動受限。在胸鎖乳突肌上有包塊,包塊質地硬,界限清楚,多處于肌肉的中下1/3,少部分在上部或全部肌肉都是硬塊。包塊在生后1-8周(2月內)時明顯,到2-6月齡時包塊通常能自動消退,但肌肉緊張等繼續存在。
四、先天性肌性斜頸的表現●多在生后2-4周表現出來,患兒出現喜歡頭偏向患側,下巴轉向健側的表現。
?圖片為左側斜頸,來自網絡
●關于斜頸是左側多還是右側多沒有定論,香港的一篇文章內提示是左側斜頸多(總共檢查了1086個孩子),而臺灣的一篇文章提示是右側多(總共檢查了197個孩子),但比例都是50:40左右,沒有太大區別。下圖是右側斜頸,就是頭偏向孩子右側,下巴轉向孩子的左側。
●嚴重的、長時間的斜頸可能導致斜頭畸形和面部不對稱,詳見下條。
●有些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患兒會有發育型髖關節發育不良、足內翻等畸形。關于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資料,可以參考文章:寶寶走路正常嗎?發育型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走路姿勢。
五、先天性肌性斜頸時頭型和臉型變化(哪側臉大?)一側斜頸,可導致對側斜頭畸形,對側耳位前移,對側眼眶變大,對側面部顯得大,導致斜頸側眼裂顯小。為什么導致對側的斜頭呢?以下面的圖片為例,右側斜頸,那睡覺時就會用左側的枕部接觸著床面,久而久之,會把左側的前額部向前推,左枕部變平。導致左側耳位前移,左側的眼眶變大,左側面部顯得大。
圖片修改自uptodate,右側是斜頸側,哪邊有斜頸,哪邊的臉小啊。
六、先天性肌性斜頸的原因先天性肌性斜頸的病因學尚不清楚。
●可能和宮內胎頭位置異常(臀先露嬰兒比頂先露嬰兒的斜頸率高),胸鎖乳突肌在子宮內或出生時損傷導致的纖維化攣縮有關。出生時損傷導致的胸鎖乳突肌損傷也屬于先天性的。
●另外,先天性肌性斜頸和遺傳有關聯。
●總是一個體位抱孩子(例如總是喜歡左側抱孩子),孩子清醒時俯臥位少,在家里也睡汽車安全座椅,總是一側睡眠會加重斜頸。
七、先天性肌性斜頸的診斷●當孩子總是喜歡頭偏向一側,但用物品吸引時,能自如的偏向另外一側,同時沒有眼睛斜視、顱縫早閉等問題,可以診斷為姿勢型的。
●如果孩子在生后2-4周內發生了斜頸,并且能摸到有胸鎖乳突肌上的包塊,或者摸著一側特別緊,提示是包塊性或肌肉型的。如果不能確定是否緊張、包塊,或者緊張程度,可以行超聲檢查。
●如果孩子有斜頸的表現,活動受限,但是摸著胸鎖乳突肌不緊張,沒有包塊,這時可能和肌肉關系不大,需要考慮頸椎的問題,需要行X線檢查確診。
八、先天性肌性斜頸的進展和預后●先天性肌性斜頸有可能自愈,但多少能自發緩解不能確定。有部分嚴重的,可能導致斜頭和顱面不對稱。
●治療越早,效果越好,研究表明,生后1月內就進行一線治療,那么平均治療1.5個月就能治愈;1歲以后治療,得平均需要10個月左右才能有效。治療就比不治療好,1歲內進行的干預(被動拉伸),雖然用時長,孩子難受,但90%的有效,不需要手術治療。
九、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治療目標實現中線頭位,姿勢和大運動對稱,預防/改善顱面不對稱,解決頸部運動范圍的限制。
十、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治療策略●確診是斜頸后,如果寶寶已經大于6個月,并且有持續的頸部活動受限,明顯的斜頭和面部不對稱,需要讓外科醫生檢查,看是否需要松解胸鎖乳突肌,避免以上異常進一步加重。并且建議眼科隨訪,看是否有視力問題。
●如果寶寶沒有以上情況,可以先通過姿勢、物理治療(拉伸)方法緩解先天性肌性斜頸。
●應該在醫生(國外通常是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進行治療,醫生教會家長如何治療,家長在家給寶寶訓練,如果4-6周沒有效果,應該由治療師進行治療。
●孩子年齡越?。ɡ缧∮?月),頸部就會越軟,并且自主活動越少,這樣治療的接受度越高,治療越容易,時間越短,效果越好。平均治療4-6月達到治愈效果。
十一、先天性肌性斜頸的治療方法一線方法包括姿勢和體位;控制環境因素;頸部被動伸展;促進主動運動四項。
輔助治療包括微電流治療,按摩,使用頸部軟套等,因為沒有被證實,本文就不在贅述了。
如果一線治療沒有效果,需要手術治療,這屬于外科問題,本文不涉及。
---------------------------------------
●姿勢和體位:包括抱孩子方法和清醒時俯臥位。
◆抱孩子方法:右側斜頸的孩子,左手抱孩子。如下圖所示,孩子想把頭向右側斜時,你的左胳膊正好擋著他的頭,不讓他頭向右斜,把頭板回去。簡單記憶就是,孩子哪側斜頸,就讓哪側靠著你,哈哈。
◆清醒時俯臥位(就是趴著):孩子清醒時,在成人監護下俯臥位對斜頸的治療非常重要,孩子趴著時,頭會豎起來,這樣能拉伸患側的胸鎖乳突肌,強化頸部肌肉。趴著多,對以后孩子大運動發運有好處。方法是俯臥位每天總共時間1小時,或者每天至少3次,每次時間按孩子能承受的時間來。孩子趴著的時候,為了能增加時間,你需要在孩子前方或者患側逗孩子玩。
上圖是孩子右側斜頸,你在孩子的正前方或者右側逗孩子玩,讓孩子把下巴轉到右側來,頭斜向左側去。
---------------------------------------
●控制環境因素:
目的是讓孩子為了看東西把面部轉向患側,從而達到拉伸患側縮短的胸鎖乳突肌的效果。方法有:
◆孩子放到嬰兒床上,讓其健側(就是下巴轉的那側)是白墻,孩子只有把下巴轉向患側,才能看到室內的東西,這樣就能拉伸患側縮短的胸鎖乳突肌。
◆寶寶躺著的時候,在寶寶的患側放上玩具,這樣孩子為了看這些東西,就會把下巴轉向患側,達到拉伸縮短的胸鎖乳突肌的效果。
---------------------------------------
●頸部被動伸展:
1.頸部被動伸展是根據寶寶的斜頸的表現,向反方向伸展。斜頸的時候,頭斜向患側,下巴轉向健側,那么伸展時,就給他反過來,讓頭傾斜向健側,下巴轉向患側。這樣能達到拉伸患側胸鎖乳突肌的效果。
2.注意哦,做被動伸展時,一定要確保孩子沒有頸椎的問題,如果有的話,你給孩子做被動伸展會導致頸椎進一步損傷!怎么確定呢?能摸到頸部胸鎖乳突肌包塊、緊張的,基本就是肌肉的問題,如果摸著胸鎖乳突肌正常,孩子有頸部活動受限,做個頸椎x線就能確定了。
3.越早的做被動伸展,越容易做,效果越好,2月內做蕞好,因為肌肉不緊,容易拉伸。做被動伸展運動時,孩子不能有反抗,如果孩子哭鬧,老是使勁對抗你,會損傷頸部肌肉,對孩子有害。
4.另外,如何進行被動伸展,現在沒有共識,不同的研究推薦不同的強度、頻率,下面的內容基于uptodate斜頸治療。
---------------------------------------
◆頭斜向健側:讓寶寶仰臥位或者坐著,一手固定寶寶身體,另一手把寶寶的頭向健側傾斜,讓耳朵接觸到肩膀,堅持10秒-2分鐘(在孩子不鬧的情況下,盡量堅持多的時間),這期間,為了讓寶寶不哭鬧,給寶寶說話,讓別人逗逗孩子。
上圖中,孩子是右側斜頸,把頭向左側傾斜,讓左側耳朵盡量接觸到肩膀。
還有一種方法如下面視頻所示,也是一種比較好的被動拉伸。
這個孩子是右側斜頸,這種拉伸時,孩子比較舒服,可以進行的時間長點,1-2分鐘是沒問題的。
◆下巴轉向患側:讓寶寶仰臥位或者坐著,一手固定寶寶身體,另一手把寶寶的下巴轉向患側,讓下巴接觸到患側肩膀,堅持10秒-2分鐘(在孩子不鬧的情況下,盡量堅持多的時間),這期間,為了讓寶寶不哭鬧,給寶寶說話,讓別人逗逗孩子。
上面兩幅圖,孩子是右側斜頸,下巴是轉向左側的,訓練時,要把下巴轉向右側。
以上運動,交替進行3-4次,在每次給寶寶換尿布時進行。做的多,堅持時間長,孩子好的快。
---------------------------------------
●促進主動運動
對于小嬰兒,通過趴著(抬頭)、控制環境因素(轉頭)就能促進其頸部主動運動。
對于大孩子,也就是大于6-8個月的孩子,孩子不愿意進行被動伸展運動,主動運動更加重要,主要是通過扶正訓練,讓孩子俯臥位,孩子坐著引導其轉頭等方法促進主動運動。
◆扶正訓練:從后面扶住孩子,讓孩子坐好,然后看到孩子哪側斜頸,就向哪側傾斜孩子,這時,孩子為了保證頭是正中位,會把頭主動向健側傾斜,達到拉伸患側胸鎖乳突肌的目的。維持一會,如果孩子難受了,讓孩子回到正中位置,然后再重復以上動作。傾斜孩子具體看下面的視頻:
上面視頻是右側斜頸的孩子,把孩子向右側轉時,孩子頭向中間豎直。
◆孩子坐著引導其轉頭:這個比較簡單,就是孩子坐好,在孩子斜頸側逗孩子玩,讓孩子向患側轉下巴,達到拉伸患側胸鎖乳突肌。
上圖所示,孩子是左側斜頸,把玩具放到孩子左側給孩子玩,引誘其下巴向左轉。
十二、治療效果評估斜頸治療后,應該每隔2-4周隨訪一次,嚴重的就2周隨訪,一般的就4周隨訪。如果每次復診斜頸都好轉,那么可以繼續在家治療,如果沒有好轉,那么需要專業的物理治療師治療。
治療成功的標志:看不出來斜頸,頸部轉動范圍正常,自主運動對稱,運動發運和年齡相匹配。
十三、所有斜頸都是頭斜向胸鎖乳突肌緊張側,下巴轉向胸鎖乳突肌正常側嗎?哈哈,這是一個拔高題,不是所有的斜頸都是這樣的,如果寶寶是胸鎖乳突肌痙攣導致的斜頸,那么是符合的,但如果是頸椎問題導致的,可能出現相反方向的偏頭和轉下巴。
例如,如果是頸椎寰樞椎旋轉脫位,也就是第壹頸椎和第二頸椎之間有半脫位,會導致頭偏向一側(這是骨頭的原因導致的,不是肌肉導致的哦)。
上圖是寰樞椎旋轉脫位的原理圖
孩子出現這樣的斜頸后,對側的胸鎖乳突肌不干了,他要力挽狂瀾,把下巴想轉回去,就收縮自己,把下巴往回拉,可是骨頭的力量太大,他拉不回來,就造成了下圖的表現,下巴轉向胸鎖乳突肌緊張攣縮的方向。
參考文獻:
[1].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uptodate.2016.
[2].Ultrasonographic study of the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in the management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1997, 32 (11): 1648-51.
[3].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Outcome of Treatment of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in Infants—A Study of 1,086 Cases.J Pediatr Surg 35:1091-1096.
[4].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Management and prognosis.uptodate.2016.
[5].Acquired torticollis in children.uptodate.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