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血管瘤的發病機制都有哪些

2017年03月03日 17:49    相關標簽:血管瘤,血管瘤

嬰幼兒血管瘤是嬰幼兒時期的先天性良性血管瘤,發病率在1%~3%,病變可發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以體表多見,易被家屬發現,頭面部發生病變較多。家屬擔心患兒的病變有危險,不知如何治療,治療效果如何而求醫。

血管瘤的發病機制目前仍不清楚。其可能的發病機制如下。

1.成血管細胞理論

血管生長主要有兩種方式:1、由血管內皮祖細胞增殖、擴增形成細胞團塊,細胞團塊中央分化形成早期血液細胞;外層細胞胞分化形成血管腔.后講一步形成血管網,這一過程稱為血管形成。2、血管壁內皮細胞在血管生長因子作用下,先形成血管芽胞,向外延伸生長,即血管生成,以上兩種方式僅同時存在于胚胎生長和病理條件下的血管生長。成年人體內生理性血管生長只有第二種方式。Boye等研究表明:血管瘤內皮細胞具有單克隆擴增特性,提示血管瘤內皮細胞可能來源于血管內皮祖細胞。成血管細胞理論認為血管瘤發育于全能成血管內皮細胞。由滯停在血管分化早期發育階段的胚胎全成血管細胞(如血管內皮祖細胞)形成一個原基,未能連接于正常的血管系統,期在局部聚集并增生發展成為血管瘤;

抑或血管瘤是一個原始細胞型的腫瘤,該細胞具有向內皮細胞和周細胞方向分化的能力。

血管瘤增生期內皮CD34、淋巴細胞特異標志物LYVE-1共同表達,而消退期LYVE-1的表達下調,提示血管瘤增生期內皮細胞停滯在血管分化的早期發育階段。血管瘤增生期內皮細胞表達CD14、CD83,提示血管瘤內皮細胞可能來源于髓樣細胞。血管瘤增生期皮內細胞CD133+、VEGFR+,外周血中CD133+、CD34+、皮內祖細胞(EPCs)是正常對照的15倍,提示血管內皮祖細胞可能是血管瘤的細胞來源。

2.胎盤起源理論

Barnes等基因芯片篩查發現血管瘤和胎盤組織有強相似性。臨床上絨膜絨毛取樣的婦女出生的嬰兒血管瘤發生率增加3~4倍,而且血管瘤還表達其他一些與胎盤相關的血管性標志物,如Lewis Y、cD32、FcrRⅡmerosin等,提示血管瘤可能來源于胎盤細胞的脫落栓塞。因此在妊娠期應減少胎盤的損傷,防止胎盤細胞脫落后嵌頓于胎兒體。GLUT1僅表達于血組織屏障的微血管內皮細胞,如中樞神經系統( CNS)、胎盤滋養層等,不存在于正常脈管系統.North等證實GLUT1在血管瘤內皮上高表達持續至消退全程,但在其他良性血管性腫瘤和血管畸形中GLUT1不表達可成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鑒別診斷工具。

3.發育區缺陷理論

少數面部血管瘤存在的節段分布特征,血管瘤合并顱、心、眼部和動脈異常的PHACE綜合征,以及骶部血管瘤伴發泌尿生殖器異常的病例,均提示其可能是發育區缺陷的表現。例如,面部血管瘤的分布是非隨機的,有顯著的階段性模式,并偏向于胚胎的融合區域。面部發育有5個獨特的胚胎始基:即1對下頜始基、1對上頜始基、1個額鼻始基。據此面部血管瘤分為4個節段模式:額顳節段、上頜節段下頜節段和額鼻節段。

4.皿管發生失衡理論

自從Folkman提出血管瘤發生于血管生成失調或血管生成和抑制因子間的失衡,許多學者致力于血管瘤中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的表達水平研究,仍未獲得期待中的核心調控因子。此類研究發現:①增生期血管瘤的血管生成關 鍵因子VEGF mRNA、bFGF mRNA均上調。②基因芯片現IGF-2在增生期血管瘤中高表達,體外促進血管瘤組織的血管枝芽萌出,低氧水平驅動血管瘤增生。③增生期血管瘤患兒血清VEGF水平顯著高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對照組患兒血清VEGF水平,系統激素治療后,血清VEGF水平顯著降低。④體外培養血管瘤內皮細胞TIE2表達增加,Angiopietin-1促血管生成反應⑤嬰幼兒血管瘤(IH,infantile hemangioma)且IH患兒血清雌二醇-17水平高于對照組合血管畸形組4倍,雌激素體外同樣刺激血管瘤內皮細胞的增殖。

5.細胞因子調節通路的突變理論

研究表明散發血管瘤未見遺傳征象,然而5例罕見家族性血管瘤中,連鎖分析定位于常染色體5q31~33,其中涉及血管生長的3個基因:PDGFRB、FGFR4、FLT4(VEGFR3)咋一些散發血管瘤中,5q染色體片段可以發生顯著的雜合性丟失。陳達等發現增生期血管瘤組織HIF-1α蛋白表達水平明顯增高,與VEGF和血管新生數量成正相關。有研究發現VEGF和bFGF通路的異常上調引起血管瘤的增生。另一研究也發現血管瘤內皮細胞VEGF、HIF-2α、TP表達陽性,提示HIF/VEGF通路活化可能對血管瘤生成起重要作用。

6.血管瘤形成中的非內皮細胞理論

血管瘤內包含很大的非內皮細胞群。從血管瘤提取的基質細胞鞥呢釋放VEGF。增生期血管瘤肥大細胞釋放VEGF、Ⅷ型膠原刺激血管形成,醋精血管瘤的增生。增生期血管周圍平滑肌細胞表達MCP-1 mRNA,促使巨噬細胞(macrpphage)聚集于血管瘤,產生IL8、VEGF、bFGF等血管因子,在血管瘤生長中發揮作用。Ritter等發現在血管瘤增生期病灶內出現大量髓樣細胞,消退期數量明顯減少,缺氧會刺激增生期髓樣細胞分泌血管生成因子。

7.免疫與炎癥學說

血管瘤內聚集CD8+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可能通過釋放細胞因子促進血管肉皮細胞的增殖。增生期血管瘤高水平的吲哚胺.2,3.雙加氧酶(IOD),色氨酸降解增加,抑制T 細胞功能使血管瘤逃脫免疫監視。當然,血管瘤消退機制研究相對較少,推測肥大細胞、線粒體cytb等促進肉皮細胞凋亡。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