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晚高峰》深度調查報道:非法醫療美容,美容成“毀容”
近年來人們對美的需求
越來越高
各種新的美容產品
美容技術層出不窮
眾多美容醫療機構應運而生
五套記者在調查中發現
受利益驅使
市場也出現了許多
非法醫療美容機構
盡管有關部門加大了打擊力度,這些非法醫療美容行為依然屢禁不止。那么,非法醫療美容機構,究竟對愛美人士帶來了怎樣的危害?在監管過程中,又存在哪些難度?凈化醫療美容市場的突破口在哪里?
《新聞晚高峰》深度調查報道?
打擊非法醫療美容?
不讓美容成毀容
6月7日,浙江溫州的鄒女士在朋友介紹下,來到南昌市亭美醫療整形醫院。以18000元的價格進行胸部整形手術,沒想到,這個小手術,持續了整整15個小時。
按照計劃,鄒女士應該在晚上9點就醒麻藥,但晚上9點以后,鄒女士并沒有如期醒來。
兩天兩夜后,經過緊張搶救的鄒女士脫離了生命危險。美容手術的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她發現,自己在手術前忽略了一個蕞重要的細節。
按照衛生部門頒布的醫療美容管理辦法,合法的醫療美容手術必須由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醫生,在有醫療美容資質的醫院實施,兩個條件缺一不可。而醫生在取得外科醫師證后,還要在臨床實踐6年,才能主刀醫療美容手術。
但事后院方向記者出示的材料顯示,為鄒女士實施手術的醫生李某,取得外科醫師資格還不到一年,按規定不能操刀醫療美容手術,鄒女士經歷的,其實是一次非法醫療美容事故。
相比鄒女士
王小姐的經歷更為慘痛
去年,王小姐在南昌市西湖區
一家形象設計公司
注射了玻尿酸填充淚溝
誰知,悲劇隨之發生
……
在前后花了二十多萬元治療后,王小姐的左眼還是失明,經查,這家形象設計公司沒有醫療機構職業許可證,為王小姐做手術的李某等人,也都沒有醫師資格。這起案件,成為江西首例非法醫療美容致盲案。
五套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鄒女士和王小姐只是非法醫療美容眾多受害者中的兩位,為遏制非法醫療美容,近年來有關部門保持了高壓態勢。
尤其從去年5月開始,國家衛計委、中央網信辦、工商總局等七部委聯手,在全國開展了為期一年的打擊非法醫療美容專項行動。
這一年里,僅江西省就查辦了110起非法醫療美容案件,其中5件被移送司法。
可這段時間
五套記者在自媒體上
依然看到許多美容院和美妝店
推銷瘦臉針、水光針、
玻尿酸等項目
那么,為什么嚴厲的打擊下
非法醫療美容還有空子可鉆?
要杜絕非法醫療美容事故
究竟難在哪里?
在一棟三十多層的高檔寫字樓里,五套記者看到了至少二十多家美容工作室,走進其中一家美容工作室,店主立刻熱情地為記者進行了面診。
而在另外一家美容小店里,工作人員聲稱他們要比正規醫療美容機構便宜很多,這也是他們吸引眾多消費者進店消費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業內人士爆料稱,很多非法醫療美容機構的美容師,都是通過三到七天的速成學習,然后練習上手實操,操作過程中,學員們互相練手。
有沒有醫師資格證
到底重不重要?
我們聽聽醫生怎么說
而除了醫療資質
美容針劑也存在很大問題
大多是走私或是非法的自產
美容師沒有醫療資質
美容針劑缺乏國家監管
獲得這些素材之后
五套記者立即向
江西省工商局進行電話舉報
然而舉報過程卻一波三折
……
江西省衛生監督所這么說……
南昌市衛生監督所這么說……
……
看來管理部門眾多,各方權責不明,也給非法美容機構可趁之機。該怎樣才能徹底凈化我們的醫療美容市場,給消費者一個安全可靠的美容環境呢?
目前我國的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對沒有取得相應行醫資格,從事醫療活動包括醫療美容,處罰僅僅在一萬元以下罰款。
第壹是提高違法犯罪成
讓非法從事醫療活動無利可圖
按照法律規定,只有對受害者造成嚴重后果,非法醫療美容的從業者才會承擔相應的責任,江西師范大學法學院顏三忠教授認為,不僅要提高對非法醫療美容從業者的資金處罰力度,還要降低非法醫療美容入罪的門檻。
如此多觸目驚心的案例
非法醫療美容機構卻依然存在
這其中,除了利益的驅動?
讓他們鋌而走險
還有法律監管的漏洞
處罰金額是否可以從重
入罪門檻是否可以降低
我們的愛美之心是否可以在
安全的環境下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