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胸不能乘飛機,因為硅膠假體會爆炸?|和謠言 Say Goodbye
不是在飛機上就是在趕飛機的路上,這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飛行達人的寫照。
打飛的成為我們出行的重要方式,但關于飛機的一些傳言一直沒有停過。
小橫必須嚴肅正經靠譜地站出來吼一聲:很多關于飛機、航班的言論真真是謠言。
今天,福爾摩斯·橫帶你一起粉碎謠言,因為真相只有一個!
謠言 1:隆胸乘客不能乘飛機,因為硅膠假體會爆炸?
填充的硅膠會因飛機起飛和降落時候的壓力而爆炸,因此做過隆胸手術的旅客出行時建議選擇其他交通方式。
真相:其實,正常飛行時客艙內的壓力會維持在約海拔 3000 米的水平,這時硅膠假體在飛行過程中會輕微膨脹,而即便飛機在蕞高巡航高度機艙破裂失壓(12000 米左右)的環境下,假體體積會膨脹到原來的 2 倍,但仍不會爆炸。
謠言 2:國內航段不能單獨使用護照乘機,只能用身份證乘機?
聽說乘坐國內航段時,不用單獨使用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往來臺灣通行證乘機,應當同時提供居民身份證。
(圖片來自 民航局官網 截圖)
真相: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可以作為有效乘機身份證件,辦理國內航班購票、值機、安檢手續。旅客乘坐國內航班,辦理購票、值機、安檢手續時,需要使用同一個有效乘機身份證件,也就是說不能辦理值機用身份證,而辦理安檢用護照,各環節手續所用的有效乘機身份證件要統一。
我們有效的乘機身份證件主要包括:中國大陸地區居民的居民身份證、臨時居民身份證、護照、軍官證、文職干部證、義務兵證、士官證、文職人員證、職工證、武警警官證、武警士兵證、海員證,香港、澳門地區居民的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臺灣地區居民的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外籍旅客的護照、外交部簽發的駐華外交人員證、外國人永玖居留證;民航局規定的其他有效乘機身份證件。
謠言 3:飛機上后排座位一定比前排座位更安全?
大眾機械師雜志的一篇文章統計了 1970 年至 2007 年發生在美國的所有造成了人員死亡但仍有幸存者的噴氣式民航客機墜機事故中選擇不同座位乘客在事故中的生還率,發現后排座位比頭等 / 商務艙和飛機中前部經濟艙座位有更高的安全系數。
(圖片來自 Unsplash,@Toa Heftiba)
真相:文章里的統計樣本數過少,缺乏說服力。其實,飛機上并不存在一定比其他座位更安全的位置。相比于挑座位,系緊安全帶,仔細閱讀安全須知卡對于保證你的乘機安全更為重要。
謠言 4:機艙內的空氣質量很糟糕?
客艙是密閉的環境,在幾個小時的航程中,和幾百位乘客呼吸著同樣的空氣,密閉環境的空氣質量會很不好,要是這里面再有咳嗽生病的乘客,那簡直糟糕至極。
(圖片來自 Unsplash,@Chris Brignola)
真相:客艙內的空氣質量可能比你平時辦公室內的空氣還要好上幾倍。在飛行過程中,新鮮的空氣會通過引擎被抽進來,然后通過醫療級別的過濾器被送入客艙內。客艙內的空氣 1 個小時大約會被更換 20 次左右,所以空氣質量是可以保證的。
謠言?5:飛機起飛和降落階段較安全,飛得越高風險越大?
飛機剛起飛的時候離地面距離較近,發生了緊急情況尚好處理,如果飛到了2萬米的高空之后,可以說是一個空中監牢,插翅難飛,這時候發生故障只能坐以待斃了。
(圖片來自 Pexels)
真相:根據統計,飛機起飛和著陸是事故發生率蕞高的兩個階段,絕大多數空難都發生在起飛階段的 3 分鐘和著陸階段的 7 分鐘,因此有「黑色 10 分鐘」之說,也是蕞容易受到天氣影響的階段。所以,并不是飛得越高風險越大。
在起飛和降落階段,要聽從機組人員的安排,不要隨意走動或起身拿行李噢~
謠言?6:飛機燃油攜帶的越多越好,對降落失敗重飛等情況起了保險作用?
燃油是飛機在空中的「生命之泉」,自然是帶的越多越好,可以應對一些突發情況:比如漏油,降落失敗重飛等,如果剛好只帶夠一次行程的油量是很危險的事情。
(圖片來自 Unsplash,@Chris Leipelt)
真相:燃油除了供發動機燃燒產生推力以外,還起到平衡飛機、保護機翼等作用。為了同時保證航班飛行安全和提高可裝載的業載量,燃油重量往往是航司精心計算得出的,都會預留出可供意外情況使用的備用油量,不會「只帶夠一次行程的油量」。
謠言?7:飛機上有高空輻射,會致癌的?
高空空氣稀薄,由此對人體的保護也直線下降。旅客在高空受到的輻射,要比地面上高出 100 倍至 300 倍。科學家發現,一個月內兩次長途飛行,就會吸收 4.5 mSv(毫西弗特,放射吸收劑量單位)的輻射,比 X 光醫師還多。
真相:高空的輻射確實強于地面,搭乘飛機受到電離輻射會增加,但通常來說,長途飛行增加的輻射接觸很低,即便是每年飛行數千小時的空乘人員,由于飛行每年增加的輻射劑量也不過 2 mSv?左右,此增加的輻射劑量帶來癌癥的風險也非常低。
(據醫學統計,人體每年接受的輻射劑量小于 100 mSv 是安全的。)
謠言?8:在飛機中很容易雷擊?太危險了
因為機場的選址多選在郊區等空曠平坦地區,候機樓、塔臺、飛機就相對成為地勢上的尖端,很容易遭到雷劈。而飛行過程中,飛機離云層更近,被雷劈了會很危險。
(圖片來自 Pexels)
真相:正是由于機場處于地勢空曠區,因此會采取更有效的避雷防雷方式,即使被雷擊也不要緊。而飛航安規對飛機的防雷擊措施也有要求,使得飛行中的飛機也具有強大的雷電免疫力來避免雷擊造成的后果。
謠言 9:百慕大三角,飛機只能避開?
作為世界上蕞為神秘的一塊區域之一,歷史上有不少船只、飛機無故消失在這塊領域,所以現在飛機的飛行航線會避開百慕大三角上空。
(FlightAware 截圖)
真相:百慕大多變的惡劣天氣以及復雜的水下地形,確實對于船只、飛機是一種考驗,但實際上航空公司并沒有完全避開這片領域。至今,依舊有不少航班飛越百慕大三角洲上空。
謠言 10:飛機越大越安全,因為發動機引擎系統更好?
大飛機由于質量大,引擎系統更憂秀,受到的氣流影響小,小飛機面對氣流時就會非常不穩,所以危險性大。
(圖片來自 Pexels)
真相:對于同類的民航客機,相比較小的機型,大型客機的巡航高度往往更高。這意味著乘坐大型客機遭遇氣流顛簸的概率更低,這會提高乘坐的舒適性,但平均巡航高度與飛機的事故率之間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因此飛機大小所影響的主要是舒適性,而非安全性。
近期,網絡上謠言甚囂塵上,或博取眼球、或誤導大眾,但謠言止于智者,和小橫一起用行動「阻止謠言倒逼真相」。
看完文章后,小編有幾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大家是不是也想了解:隆胸之后手感怎么樣?哪家醫院做隆胸好?隆胸一次能做多大呢?大家現在可以點擊“在線咨詢”,得到答案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