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醒了先別急著起床!醫生告訴你7個生活真相
每天早上,都在鬧鐘醒后陷入了掙扎,全身每個細胞都在叫囂:我!不!想!起!床!可是,家里有個生活作息規律到令人發指的老媽,每天到點就必須要把還在床上的你拖起來。

其實,這回真不是為了偷懶(好吧,有那么一點點吧~)。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看看生活中還有多少“真相”一直被我們誤解。
1. 早晨醒了立即起床不是好習慣

對于高血壓患者來說,清晨是一天中血壓的高峰期,此時起床過快、過猛可能會造成血壓突然升高而引起腦血管破裂等疾病。這個時間段可以說是心梗、腦卒中的高發時期,需要格外注意。
還有部分高血壓患者,因動脈硬化等原因,出現血管運動障礙,如果突然變換體位,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產生眩暈或暈厥。
建議:
大家醒了以后蕞好能在床上躺個3~5分鐘,先在被窩里活動活動手腳再起床。高血壓患者起床建議遵循“221”原則,即醒來后現在床上躺2分鐘,起來后稍坐2分鐘,再坐到床邊等1分鐘再站起來活動。
2. 日行一萬步不一定能鍛煉身體
自從有了“微信步數排行榜”,大家每天都在上面刷步數,更有人每天以「一萬步」作為健康目標,然而在醫生看來,這并不見得有用。
成年人建議每周需進行5天,每次不少于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而所謂的“中等強度”需要大家保持每分鐘110~130步左右的步頻。
建議:
希望大家在關注“步數”的同時,也要多關心關心“步頻”。而且當你達到了中等強度的步頻,那么其實走到3300~3900步也就夠了。
3. 睡硬板床不緩解腰痛

有不少人都覺得軟床不好,得睡硬床才對脊椎好。但其實,過硬的床對脊柱也不友好。人體正常脊柱從側面看應該是一個呈現S型的曲線,如果床太硬,就會使得腰部懸空得不到支撐,全身僅靠頭、背、臀、腳跟幾個點來承受壓力,脊柱和背部肌肉都會處于緊張僵硬狀態,造成勞損。
建議:
挑選床墊不軟不硬蕞佳,大家可選擇厚度小于10厘米、遵循「3:1原則」的床墊,比如10厘米厚的床墊,用手壓,下陷3厘米左右比較合適。并且要貼合人體曲線,保持脊椎的正常生理弧度。
4. 露腳踝不會得關節炎
雖然一直很佩服那些大冬天仍能堅持露腳踝的小姐姐們,不過這要讓上了年紀的人看到,肯定會忍不住叨叨幾句:這都是要凍出關節炎的,以后老了有你們吃苦的!
其實引發關節炎主要問題不在于寒冷,而在于年齡、長期勞損或骨關節損傷,另外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則與體內的免疫系統和類風濕因子有關。而這些,都和“寒冷”無關。
建議:
雖然露腳踝并不會讓人得關節炎,但本身就患有關節炎的人,露腳踝受凍則會加重病情。當然,也并不建議大家冬天總是露腳踝,畢竟……冷啊!
5. 喝點小酒不暖身

“天那么冷,不如喝點小酒暖暖身嘛!”這話冬天大概能聽到八百遍…….其實感到暖和其實只是皮膚表皮暖和,而且這種身體內部熱量的散失,很快就會退去,到時候人只會感覺更冷。
建議:
不僅如此,酒精還會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的麻痹作用,降低皮膚對外界溫度的敏感度。所以,勸大家千萬別喝了酒跑到寒冷的室外,小心凍傷哦。
6. 拔智齒、整牙并不能讓臉變小
“我沒整容,就是拔了牙而已。”
“臉變小了?沒有啊,我就是整了牙。”
……
這樣的說辭,大家聽著是不是很熟悉?不少女明星都把自己的“小臉”歸功于整牙或拔牙,以致于不少普通人也想試試這種快速“瘦臉”的方法,這就讓不少口腔醫生犯難了。
一個人是方臉、圓臉、國字臉還是錐子臉,并不是由牙齒決定的,而是由下頜骨構成的下巴的骨架形狀來決定的。不可能達到“瘦臉”的效果。但是,整牙對于改善某些臉部缺陷卻很有效果,尤其是那些嘴部外凸或內凹明顯的人。
建議:
想要達到大臉變“錐子臉”效果的朋友,你更需要的可能是去頰脂墊、磨骨、下頜角截骨等手術,但也要提醒一句:手術有風險,選擇需謹慎。
7. 泡腳時加點鹽并不能除腳臭

為了去除腳上的異味,不少人嘗試在泡腳水里加鹽、加醋、加大蒜、加生姜……堪稱“花式泡腳”。但是普通的腳臭主要原因是細菌+腳汗,你只要控制好這兩點情況就會好很多。
建議:
1.每日清潔腳部:可用肥皂清洗或泡腳10分鐘以上,注意清潔腳趾縫和腳底的污垢。
2.保持足部干燥:沐浴后或洗完腳后都要將腳部徹底擦干。
3.每日更換鞋襪:在保證腳部干凈且干燥的情況下再穿鞋襪,建議每日更換,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讓腳脫離鞋襪的束縛。
4.對鞋襪進行消毒:平時可將襪子用加了小蘇打的水進行清洗消毒;鞋子和鞋墊可用抑菌噴劑進行消毒,或者多曬太陽通過紫外線殺菌。
(提醒:如果是腳癬,則需要及時接受抗真菌治療,避免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