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的牙齒需要做矯正嗎?
精因
小課堂

之 6大錯頜類型
小IN常被問道“你看看我的牙要不要做矯正呀?”,然后秀出自己的自拍照。不過要從自拍推斷要不要做矯正不僅不科學,也很困難。建議大家還是咨詢專業正畸醫生,尋求專業建議哦~
今天小IN就為大家匯總6大常見“需要做矯正的牙齒類型”,另附Insignia?真實矯正案例和矯正時間,歡迎大家參考自己的情況對號入座哦!


1.上頜/雙頜前突
“大齙牙”
上頜/雙頜前突是亞洲人較常見的牙齒問題,主要表現為上牙或上下牙向外傾斜,也是我們俗稱的齙牙。
判斷是否是齙牙蕞簡單的方法就是拍一張側面照(如下圖),將照片中的鼻尖和下巴的尖端連成一條線,觀察嘴唇的位置。

如果嘴唇超過此線,那么從側面看嘴巴就會特別的“凸”,笑起來也會像“牙擦蘇”。

(圖片來源自網絡)

矯正時間:14個月
(Insignia?真實案例)



2.?反頜
這就是“地包天”
正常的上下牙關系是下牙在內上牙在外,相互咬合才能正常咀嚼。
地包天,則是下牙在外上牙在內,從側面看下巴特別的長且尖,嘴巴呈“凹”狀,常被稱為“鞋拔臉”。不僅影響美觀,對于咀嚼和關節都會增加負擔。

矯正時間:10個月
(Insignia?真實案例)



3.牙列擁擠/稀疏
“擁擠稀疏都不好看呢!”
成年人一般擁有28顆恒牙(不含智齒),但是由于每個人的牙槽骨的空間不同,經常會發生以下兩種情況:
1. 牙槽骨不夠空間安置所有牙齒的情況:牙列擁擠
2. 牙槽骨空間太大安置完牙齒還有很多余地的情況:牙列稀疏
牙列擁擠一般會在12周歲左右替牙期被發現,當牙齒被“擠”得沒有“地方”,就會自行發生扭轉,連帶周圍的牙齒一起扭起來,變的“錯落雜亂”。甚至有的牙齒因為“無處落腳”,干脆從遠離大部隊的其他地方長出,非常怪異。

矯正時間:16個月
(Insignia?真實案例)
牙齒稀疏被發現就相對晚一些,一般都在替牙期完成后。所有牙齒都萌出后,大家發現空間好“寬敞”,就各自找了自己喜歡的區域“獨自生活”。牙齒和牙齒之間的縫隙越大,越容易填塞食物殘渣,影響口腔健康。連接在他們之間的牙槽骨也會漸漸流失,造成牙齦萎縮或其他牙周問題。
此時就需要通過矯正來修正牙齒的咬合情況。牙齒稀疏也常見于先天缺少恒牙的人。

矯正時間:12個月
(Insignia?真實案例)



4.深覆合/深覆蓋
“完全看不到下牙呢~”
深覆頜是指上下前牙咬合的位置過深,也就是說從正面看上前牙過多的覆蓋了下牙,“下牙不見了”。

矯正時間:24個月
(Insignia真實案例)
深覆蓋是指上下牙前后間隔的空間過大(正常為1-3mm)。
深覆蓋常見于下巴骨骼發育不足,下頜后縮(看著有些雙下巴)。也見于上前牙齙牙的人群,如下圖就是下頜后縮的病例。

矯正時間:21個月
(Insignia?真實案例)



5.開頜
“你一直張著嘴嗎?”
開頜是上下前牙完全無法咬在一起,對于日常飲食咀嚼有非常大的影響,吃個面條都很難咬斷。在美觀上,開頜的弊端更明顯,笑起來口中宛如多了一個黑洞。

矯正時間:23個月
(Insignia?真實案例)



6.中線偏移
“咦?你的牙好像歪了?”
上下門牙中間的那條縫就叫中線,正常情況下這條縫和嘴唇、鼻子的正中應該保持在同一直線上。如果這條縫不在同一直線上,而在側邊,就是中線偏移了。
中線偏移常見原因:單側牙齒擁擠,單側咀嚼等

矯正時間:9.5個月
最后,小編知道大家最關心的不光是手術效果如何,價格是否合理也是十分在意的,畢竟整形機構、整形醫生那么多,收費價格也不盡相同,如果想要知道您所在地區最劃算的項目價格,大家可以點擊“在線咨詢”讓我們的咨詢顧問為您找到最心儀的整形機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