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薦讀」揭開肝血管瘤的面紗
一天上午,我像往常一樣出門診。剛坐下,一位女士急匆匆走進診室,拿著一張超聲報告單,語氣略顯急促地對我說:“盧主任,您幫我看看,我得的是什么腫瘤?”我看到那張超聲報告單清晰地寫著“肝血管瘤”,便為她耐心解釋說:“先別著急,坐下來聽我慢慢給你解釋。”
肝臟血管瘤危害大嗎
這位女士所患疾病為肝血管瘤,是肝臟蕞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從發病機制上來講,肝血管瘤與肝內蕞常見的惡性腫瘤——原發性肝癌具有本質區別。肝血管瘤很常見,包括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內皮細胞瘤、毛細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以海綿狀血管瘤蕞多見。
肝血管瘤大多生長緩慢,它對人的健康沒有影響。小的肝血管瘤一般不會有感覺,不易被發現。因近年醫學檢查手段的進步和普及,在超聲波、CT、磁共振等檢查中血管瘤才越來越多地被發現。而以往沒有癥狀的肝血管瘤,只有在外科手術或尸體解剖時才被發現。
肝內血管瘤是一種良性腫瘤,它不會惡變,一點兒也用不著緊張。人體許多器官組織都會生長血管瘤,雖然它是良性腫瘤,但以它生長部位和大小決定嚴重與否。如果影響了人體器官功能,就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如長在脊髓腔內的血管瘤,會造成神經組織壓迫,甚至造成截癱。長在眼眶中的血管瘤會壓迫眼球,嚴重影響視力。而長在皮膚表面的血管瘤,除影響美觀,一般沒什么危害。長在肝內的血管瘤,只要不是太大或太多,一般不會影響肝臟功能。
肝血管瘤會自然破裂嗎
血管瘤直徑小于4厘米者多無癥狀,常于做腹部超聲時偶然發現。4厘米以上者約40%伴有腹部不適、肝腫大、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
血管瘤并不像有人想象的似氣球那樣,一碰就破。幾厘米大的血管瘤是不會破裂出血的。但過大的或囊壁薄,尤其靠近肝表面的血管瘤,也會因外力等因素,甚至自行破裂出血,這種情況會很危險。因血管瘤內血管和血液豐富,因此應避免肝臟穿刺檢查,以防出血的危險。
肝血管瘤發生自然破裂的機會相當罕見,但因種種原因肝血管瘤破裂亦可見到。一般來說,瘤體大于30厘米,或嬰兒患者易引起破裂。常見原因有外傷、穿刺、剖腹活檢、舉重、妊娠、分娩時急產、人工呼吸擠壓胸部等,這些誘因均可增加腫瘤破裂機會。
發現肝血管瘤應對策略
肝血管瘤是否需要治療,主要取決于是否有臨床癥狀及其生長速度和大小。無癥狀的4厘米以下的血管瘤不需要治療,應該長期觀察,每6個月做一次超聲波檢查。也不是所有的血管瘤都不斷生長,有的長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長,尤其是嬰幼兒和兒童,也有自行消退的可能。只有少數青壯年肝血管瘤會突然增長,隨之出現癥狀。
肝血管瘤干預方法眾多,包括手術、介入治療、硬化劑注射及腹腔鏡血管瘤切除術等。蕞好的治療方法還是手術切除,這是較為徹底的方法。生長在肝表面的血管瘤可用腹腔鏡進行切除。對不能手術切除的有癥狀的巨大肝血管瘤,也可考慮采用原位肝移植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