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外干貨」鼻中隔軟骨及耳軟骨在鼻尖延長中的應用
切口與分離
行局部浸潤麻醉聯合雙側眶下神經阻滯麻醉。麻醉后于鼻小柱中段狹窄處做倒“V”形切口,延長至鼻小柱兩側及鼻翼內側軟骨緣切口,軟骨表面剝離掀起鼻小柱皮瓣,剝離鼻翼軟骨穹窿部及外側腳,離斷穹窿間、內側腳間及側鼻軟骨與鼻翼軟骨外側腳間的連接韌帶,并于鼻背筋膜下剝離。橫向剝離鼻翼軟骨外側腳至梨狀孔邊緣,保留外側腳支撐結構。
充分剝離松解皮膚及軟組織,以使皮膚能向下活動延長鼻尖,緩解張力。適當修薄鼻頭部軟組織,對于二次甚至多次鼻整形患者盡量去除鼻頭部瘢痕組織,使皮膚具有更好的延展性。
鼻翼軟骨支架的重塑
于內側腳間剝離顯露鼻中隔軟骨前角,做軟骨膜下剝離,在保留背側及尾側15mm寬度“L”形支架的前提下完整切取中隔軟骨。
術中采集鼻中隔軟骨的大小25mm×15mm,制成鼻中隔尾側延伸移植物的大小為15mm×10mm,其余鼻中隔軟骨用于制作鼻小柱支撐物。將延伸移植物重疊縫合固定在鼻中隔軟骨尾側端。也可用移植物夾板固定延伸移植物。
利用耳軟骨和(或)鼻中隔軟骨制備鼻小柱支撐物,其大小為長25~32mm,寬4~6mm,厚2~4mm。松解鼻翼軟骨內側腳及穹窿部,并將鼻小柱支撐物置入內側腳間下方剝離的腔隙內,將鼻小柱支撐物與鼻翼軟骨內側腳及延長的鼻中隔軟骨牢固縫合,形成新的鼻翼軟骨支架。如有必要可使用盾形耳軟骨移植進一步延長鼻尖,盾形移植物可一層至多層,分層縫合術區。
術后處理
鼻腔內置吸血海綿24h,外用膠布固定7d,術后常規預防感染治療3d,于1周后拆線。
延長鼻尖的傳統方法
早期多采用“L”形假體置入延長鼻尖或直接在鼻翼軟骨表面墊耳軟骨。前者由于重力作用的結果,假體下移易導致鼻尖鸚鵡嘴樣變形或鼻尖皮膚發紅、發白、假體穿破皮膚等不良后果;或將耳軟骨縫在“L”形假體鼻尖部延長鼻尖,其實質還是通過假體的力量支撐對抗后期鼻尖皮膚的回縮,與假體鼻尖延長無異。但此類患者鼻翼軟骨往往薄弱,不足以支撐,幾乎沒有效果。
應用鼻中隔軟骨進行鼻延長術的優點較多,筆者采用鼻中隔軟骨結合耳軟骨支架延長鼻尖,其實質是將鼻中隔膜部拉長,正常人內側腳后方及鼻中隔軟骨尾側緣之間為軟組織,即鼻中隔膜部,而長度的增加是通過植入尾側延伸移植物和耳軟骨的盾形移植實現。
鼻翼軟骨支架的重建
對于鼻尖延長至關重要,術中充分離斷鼻翼軟骨外側腳頭側與側鼻軟骨間的纖維連接韌帶,剝離時應注意:剝離松解鼻翼軟骨穹窿部鼻尖懸韌帶和內側腳與鼻中隔尾側端間的纖維連接,將內外側腳從鼻黏膜面剝離松解,從而消除正常狀態下保持鼻尖穩定的幾個因素,在充分剝離松解鼻翼軟骨的前提下,利用鼻中隔尾側延伸移植物和鼻小柱支撐移植物重建具備堅固支撐作用的鼻翼軟骨支架,實現鼻尖的延長效果。
尾側延伸移植物與鼻中隔軟骨尾端重疊縫合,可使鼻尖延長5~8mm。對于鼻中隔軟骨采集量不足的患者可采集自體肋軟骨代替制作尾側鼻中隔延伸移植物。利用耳軟骨制作盾形移植物,使用鼻尖移植物可進一步延長鼻尖,由于后方有新建的堅強鼻翼軟骨支架支撐,所以必要時可用3~4層耳軟骨重疊置于穹窿部前端延長鼻尖。但同時還應考慮皮膚的厚度,對于皮膚薄的患者可使用壓碎的軟骨或軟骨膜覆蓋移植物表面,避免后期鼻尖移植物輪廓過于明顯,影響美觀。
鼻尖延長中比較棘手的問題
可供延長的皮膚量不夠是鼻尖延長中比較棘手的問題,筆者通過下述方法解決:廣泛剝離鼻翼軟骨、側鼻軟骨區域的筋膜下組織及鼻背筋膜下間隙,使鼻尖皮膚的受力均勻分布于整個鼻翼軟骨區域,可有效避免鼻尖局部皮膚受力過大繼發的攣縮變形和回縮,從而實現良好的遠期鼻尖延長效果。針對二次甚至多次鼻整形術的患者,往往術區瘢痕增生明顯,甚至出現明顯攣縮。在保證皮膚正常血供的情況下適當修薄鼻頭部軟組織,盡量切除瘢痕,在不允許切除過多瘢痕的情況下,可做瘢痕的劃痕切開松解。
后記,小編想告訴各位求美者,其實醫美整形行業內的潛規則很多,真與假、專業與非專業真的要抉擇好!變美和毀容有可能就在一個決策之間…文章內也不便多說…想知道如何分辨是不是選擇的醫院和醫生是正規的,大家可以點擊“在線咨詢”,小編再和大家詳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