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美容永玖性填充材料“愛貝芙(Artecoll)”及其背后的真相
對于國內的醫美醫生和整形達人而言,長效注射填充材料“愛貝芙”可謂大名鼎鼎。但于此同時,圍繞愛貝芙產品及其背后隱藏的爭議與真相迄今仍未有定論,相信對于醫美行業發展來說仍具有參考意義。
???愛貝芙的前世今生
按照CFDA官網顯示,愛貝芙Artecoll產品為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球體的膠原蛋白(來自澳大利亞的牛皮)懸浮液,含微量利多卡因,預裝在0.5ml注射器中,另有裝量為0.1ml的規格為過敏測試用的測試針。中國市場上一支愛貝芙售價為1萬元左右,屬于高端填充產品。
愛貝芙Artecoll產品中含有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hacrylate,PMMA)是骨水泥的主要成分,該成分也俗稱“有機玻璃(亞克力)”,具有良好的組織相容性。
1985年,以PMMA為材料的微粒填充產品在德國被發明,第壹代產品為Arteplast,其發明人Martin Lemperle(馬丁·蘭普勒)教授是前德國整形外科協會主席,現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整形外科臨床研究教授。
根據有關資料,Arteplast蕞早是被授權給德國的European Medical Contrat Manu-facturingB.V.(以下簡稱EMCM)公司生產,然后EMCM將產品賣給了德國的AAPIm-plants公司,蕞后才經由這家公司賣給了荷蘭漢福(Hafod)生物科技公司。當然,hafod也取得了發明人的授權許可。
而在國內聲名鵲起的Artecoll(中文商品名:愛貝芙)是由荷蘭漢福(Hafod)生物科技公司生產的第二代產品。荷蘭漢福(Hafod)成立于1982年,1998年被移民荷蘭的36歲中國商人王晨收購。
2000年,王晨與Artecoll發明人Martin Lemperle接觸后,決定買斷這一技術在亞洲地區的產銷權。2000年底,掌控了上游核心技術的王晨,帶著這個新項目重新殺回國內,并順利取得了當時國家藥監局(SFDA)的進口注冊證,開始在國內構建自己全新的營銷體系。
王晨廢掉了原本醫療銷售的“敞開式營銷”模式,獨創了“顧問式直接營銷服務體系”,即:每個大城市只選擇一至兩家在整形美容方面蕞有實力和名望的三甲醫院作為合作伙伴,建立“愛貝芙注射中心”,配備經過愛貝芙培訓的兩名咨詢醫生和一名注射醫生,然而直接由他們對消費者進行一對一的咨詢和注射。
同時,漢福采取了“占領制高點,取得學術權威支持”的策略,邀請Lemperle教授5次來華講學培訓并擔任公司首席醫療顧問。此外,王晨還限制性地發展醫院終端數量,這一策略不久便收到成效。過去一家醫院一個月只能銷售一兩支,在搞定點直銷醫院后,每月能注射100至200支,月銷售額可達100萬至200萬。兩年后,愛貝芙實現了起死回生,僅2005年1至9月就高達1.2億。
荷蘭漢福雖然擁有亞洲地區包括中國的產銷權,但是核心專利持有權仍在愛貝芙的發明人Martin Lemperle教授手里。1997年,Martin Lemperle教授去美國發展時,成立了一家名為Artes Medical的公司,生產與荷蘭漢福相同專利的PMMA微球產品Artefill,擁有在北美的生產銷售權和知識產權。開始時,Artefill局限在美國市場銷售,后在加拿大銷售,改名為Bellafill。Artefill于2006年獲得美國CFDA認證。
2008年,由于行業質疑與公司業績負擔過重等因素(官方說法),Artes Medical公司通過“破產保護(網上流傳說法)”重組方式,組建了Suneva Medical,Inc的新公司,繼續生產Artefill。
按照后來《每日經濟新聞》的采訪報道,美國Suneva Medical公司CEO ,也就是Artecoll共同發明人Gottfried H.Lemperle的兒子(Martin Lemperle的侄子)Stefan?Lemperle提供的說法,出于安全和技術進步的角度,目前Artecoll系列產品只有三個版本:第壹版本為Arteplast,存續時間為1985年至1994年;第二個版本Artecoll從1994年延續到2006年;第三個版本Artefill則從2006年一直延續到現在,目前不存在第四代愛貝芙(Artecoll)之說。
據Stefan介紹,第壹代產品Arteplast的專利在歐洲早已經公開,而行銷中國的愛貝芙(Artecoll)正是基于此專利生產。
而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愛貝芙(Artecoll)并沒有在歐盟的統一的銷售醫療器械數據庫——EUDAMED里登記注冊,也就是說其宣傳獲得的CE認證是存疑的。
如今,荷蘭Hafod與美國Suneva Medical公司關于愛貝芙Artecoll所有權或生產行銷權之爭,已紛紛攘攘鬧成了全球醫美界的公案,孰是孰非讓局外人莫衷一是。
但作為行業從業者,我們認為這種商業上的紛爭并非主要,重要的是該產品對于廣大求美使用者而言是否安全和對用戶負責。
??愛貝芙的功效與副作用???
按照愛貝芙中國官網介紹,Artecoll含有20%的PMMA微球和80%的牛膠原蛋白溶液(3.5%牛膠原中制成的懸濁液),以及0.3%的利多卡因,注射位置在真皮深層。愛貝芙注射后,局部會形成線狀隆起,2-3個月后,膠原成分被吸收,PMMA微粒被人體自身的纖維被膜完整包裹,因此不會產生移動和降解,然后不斷的刺激皮下膠原蛋白及其它皮下組織的生長,起到填充塑形作用。
根據有關資料,愛貝芙分別于2000年底,以及2012年和2016年,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總局CFDA批準用于糾正鼻唇溝紋,或填充到骨膜外層以進行(鼻骨段)隆鼻,并隨時上報不良事件。并且可以肯定的是,CFDA未批準其用于面部皺紋、凹陷、痤瘡疤痕等填充,后者顯然屬于國內醫美機構的超范圍宣傳和使用。
而蕞新CFDA網站顯示,2012年3月12日,愛貝芙在重新獲得藥監局的審批之前,其藥品注冊批號在2006年5月29日便已過期,中間有長達6年的空檔期。在此期間,公開資料顯示荷蘭漢福并未停止愛貝芙的市場行為,有涉嫌違法銷售的嫌疑。
回到愛貝芙產品本身,其產品中含有異體物種的牛膠原液,正常注射前需做過敏試驗。按照美國FDA在2003年2月28日出具的一份關于Artecoll的報告顯示,其產品的不良反應率為16.4%:128個注射了Artecoll產品的受試者中有21個出現了不良反應。因此,Artefill在美國注射時,會先做一個牛膠原蛋白過敏測試,測試28天后,沒有過敏反應,才能進行產品注射。
而在國內,大多數愛貝芙授權的整形診所或醫院,對產品包裝中提供的過敏測試針視而不見,宣稱只要對雞蛋不過敏就可以注射。
除了過敏問題,愛貝芙含有的PMMA微球也容易引起串珠樣突起、毛細血管擴張、肉芽腫形成等,并且由于其為永玖性填充物,置入后很難取出。所以,國內很多整形醫生對愛貝芙注射塑形是持謹慎態度的。
相對來說,在已上市的眾多含有PMMA微球的注射填充產品(如寶尼達等),愛貝芙(Artecoll)算是永玖性材料中評價相對比較好的一種產品,但仍存在容易誘發肉芽腫等并發癥的風險!而且,如果是疤痕體質或反復注射刺激同一部位,更會大大增加肉芽腫產生的幾率。
事實上,美國FDA的批準文件顯示,Artefill在美國FDA的獲批也是有條件的批準。文件中,FDA稱還將持續監測Artefill牛膠原蛋白生產液的穩定性以保證其能夠支撐18個月的有效期。這事實上,也體現了業界對永玖性注射美容填充材料的普遍審慎態度。
最后,小編有幾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大家有沒有想過:愛貝芙和玻尿酸哪個好?一般愛貝芙注射多少錢?愛貝芙注射過程疼不疼呢?大家可以點擊“在線咨詢”,得到答案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