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針療法調節皮膚細胞功能的其它潛在機制
醫療美容如今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想必你一定聽說過微針治療吧,你了解微針治療嗎?今天小編帶你去看一下微針治療的全部過程。
微針治療過程:
圖2 定義了微針療法的電流假說
Dunkin等人發現,0.5-0.6毫米的皮膚損傷深度是電刺激非瘢痕細胞的閾值。在研究電流增強細胞活性和促進傷口愈合的過程中得出了類似的結論:更深的細胞損傷愈合最終會導致瘢痕的形成。
圖3 不同長度的微針用于不同的問題
在對電場刺激傷口愈合的文獻回顧中,Liebl提出,微針的作用機制可能包括跨上皮電位和皮膚電池理論。
受此啟發,Foulds和Barker將兩個電極放在角質層和真皮內,測量了角質層的負電位差,范圍為10-60 mV,平均電位為-23.4 mV(如圖4所示)。
圖4 靜止電位
當無創醫療級微針(最好由不銹鋼制成)刺穿角質層并進入細胞間的電解質時,會引起內源性電信號的短路。值得注意的是,當滾筒式微針在皮膚上滾動時,針的穿透力只持續幾微秒。非侵入性的不銹鋼針頭(半徑不超過2-3微米)不會造成典型的出血性創傷。
圖5 內源性電場對細胞的短路作用。
典型的創傷往往會刺破或切斷血管,發生出血。然而,微針療法幾乎不會導致出血,因為只有毛細血管被刺破。盡管如此,微針療法可以引起輕微的炎癥反應,可能是由于肥大細胞釋放緩激肽和組織胺。
圖6 微針貼敷時針頭可以達到的皮膚深度。
軟組織損傷激活Na+-K+泵,重新配置細胞內和細胞外電位。ATP酶是一類跨膜蛋白,將帶正電的Na+離子運入細胞間電解質,將K+離子運入細胞。充電和放電過程在2-3毫秒內發生。值得注意的是,只有靠近受損區域(大約2-3毫米)的細胞被激活。一旦TEP恢復,被激活的細胞就會恢復其原來的靜止電位。
圖7 Na+-K+泵(Na-K-ATP酶被激活。3個Na+離子被排出而2個K+離子被吸收)
為了獲得微針療法的理想治療效果,每平方厘米的皮膚需要形成大約200個微針孔。當微針重新刺入時,微通道附近的細胞可能由于新誘導的刺激而處于持續的活動狀態,在細胞間的電解質中產生一個極化的電磁混合場(EMF),刺激附近細胞的DNA轉錄表達。這種內源性電信號發出的DNA信息,增強了小梁區角質形成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活性,以及生長因子的基因表達,從而促進了愈合過程。
圖8 微針穿透引起的動作電位變化最終形成電信號,促進生長因子的基因表達。
圖9 經過三次微針治療后,患者的皮膚質量得到改善(兩次治療間隔1個月,針長1.5毫米)
微針療法產生的組織損傷激活了Na+-K+泵,在細胞間空間形成電磁混合場,增加細胞活性,上調生長因子的基因表達,促進微損傷愈合,重塑皮膚組織結構。
作為一種安全、經濟的新型美容技術,微針美塑的作用機制和臨床應用仍有很大的探索和研究空間,微針美塑行業正迎來自己的快速發展期。
看完了這篇文章后,小編有個好消息告訴大家!近期,小編為大家在全國各正規醫美機構爭取了20個名額,大家可以10元搶購微針美容~目前還有8個名額可享有呦!別猶豫啦,碰碰運氣~可以點擊“在線咨詢”,來進行名額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