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體肋軟骨在乳頭乳暈再造中的應用體會
應用腹壁下動脈穿支皮瓣行乳房再造時,需要部分切除第3肋軟骨暴露胸廓內動靜脈,作為受區吻合血管。去除肋軟骨時盡可能保持其完整性,長度大于1.5cm,將此段軟骨埋置在胸壁皮下脂肪組織內備用。乳房再造術后3~6個月時進行乳頭再造。采用改良“箭頭”皮瓣法行乳頭再造:局部麻醉下將埋置于胸壁皮下脂肪組織中的肋軟骨取出,用刀將肋軟骨削成帶底座的柱狀支架,長為1.0~1.5cm,寬為0.5cm,高為0.8~1.0cm,其余肋軟骨削成碎骨粒,約2mm×2mm備用。按改良“箭頭”皮瓣法切開皮膚,皮瓣蒂部不做皮下分離,切口外周乳暈區域的皮膚做皮下真皮層銳性分離,翻轉皮膚暴露真皮層,用尖刀在真皮底層切成0.5cm×0.5cm×0.2cm的U形真皮瓣,將碎骨粒植入后用5-0可吸收線將U形真皮瓣原位縫合,將碎骨粒間隔0.5~1.0cm包裹于真皮層,模擬乳暈腺體的形態。再將肋軟骨支架放置于再造乳頭的圓柱內,并用絲線固定于皮瓣蒂部,6-0無損傷縫合線縫合切口形成新乳頭,術后2個月文刺形成乳暈。
乳頭再造的方法以局部皮瓣法為主。為更好地維持再造乳頭的大小和凸度,整形外科醫師在改進皮瓣設計的同時,嘗試使用一些輔助材料如自體脂肪、軟骨等。然而,再造乳頭存在的普遍現象為:缺乏乳頭組織特有的韌性,觸診時較正常的乳頭軟,逼真程度存在不足。我們將類軟骨支架用普通絲線固定于再造乳頭的脂肪層內,這樣術后再未發生移位傾斜,再造乳頭的韌性增強,觸摸乳頭時更逼真。我們又將碎軟骨顆粒埋植于乳頭周圍乳暈區域的真皮層內,觸摸時皮膚的質粒感似乳暈腺,使再造的乳房更接近于自然完美。
術后隨訪全部患者均未發生乳頭突度消失或明顯回縮情況。由于設計皮瓣時留出回縮余地,因此,再造乳頭的切口均未因軟骨支架的支撐而發生裂開。為避免軟骨外露的情況發生。雕刻的乳頭支架高度不宜超過1.0cm,固定時要在蒂部脂肪層內,將皮瓣卷起圍成乳頭后,軟骨支架的頂部約達到新乳頭的中部,即使皮瓣有創緣或尖端的皮膚壞死,也不會發生軟骨外露的情況,待乳頭突度回縮穩定后,肋軟骨支架剛好起到維持乳頭韌性的作用。因此,我們認為此方法能改善再造乳頭的效果,維持再造乳頭的突度。
埋植于皮下脂肪中的肋軟骨,3~6個月Ⅱ期手術取出時均未發生吸收、液化等情況,病理顯示有良好的軟骨細胞生長。采用自體肋軟骨再造乳頭乳暈腺,雖然改善了再造乳頭的觸診效果,但遠期效果尚須進一步隨訪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