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說這個案例是植發失敗……錯!錯!錯!

2020年04月17日 14:23    相關標簽:植發,FUE無痕植發

前幾天,有一家媒體報道說,一個脫發人在一家醫院花了3萬元植發,兩個月過去了,效果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好,脫發區還是那么稀疏,感覺是上當受騙。嗯,這個發友找媒體了,媒體的記者一看患者種的頭發確實是稀,與術前的頭發沒什么兩樣,也就認定是植發失敗。

  雍禾小編在植發業11年了,這是遇到的第N個媒體報道的植發失敗。隔幾個月吧,媒體就曝光一起“植發失敗”,說是醫院給患者種的頭發還不如不種,并配發圖片佐證,一些發友看是“媒體報道”就人云亦云,而一些植發醫院見是競爭對手的“植發失敗”也就推波助瀾。任何手術沒有百分百成功,即便是世界一流的醫院,即便是品牌植發也有個別手術失敗,但本文開頭的情況偏偏不是“植發失敗”,即使媒體報道為“植發失敗”也是“偽植發失敗”……

  注意了,植發失敗分為“真的植發失敗”和“假的植發失敗”。

  他發際線有些高和頭頂稀疏,然后到植發醫院種頭發,過了兩個多月并沒什么效果,他認為既然做了植發就應該是比術前效果好些,可是現在看著還不如手術前了,還不如不做植發呢。盡管醫院做了解釋工作,但這位發友還是信不過,就投訴媒體,媒體就曝光這起“植發失敗”,也是跟著發友說“還不如不做呢”。

  天大的冤案啦,天大的“假的植發失敗”……如果這么界定,天下所有的植發都是失敗手術,可是,這可能嗎??

https://img.miyanlife.com/mnt/timg/200417/1423541101-0.jpg
(術后3月脫落期,這不屬于植發失敗,是一種正常的脫落。)

  所有植發醫院都會叮嚀一個常識:植發種的頭發永久不掉,一般來說半年有初步效果,一年有最終效果,其中術后20天到3月為脫落期,種的新頭發出現脫落,但這是正常現象,主要是后枕頭發移植到種植區毛囊換了血運出現“換茬現象”,這恰恰說明種的新頭發在生長,根部的生長將原來的舊毛干頂掉了,而術后3個月脫落期結束后再長出來的新頭發就永久不掉了。因此,植發兩三月或三四月絕大多數人是沒任何效果的。

只有過了脫落期,新頭發重新慢慢生長,半年就有初步效果,一年有最終效果。當然,不同人的初步效果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初步效果來的慢,有些人初步效果來的快,這是體質差異,均是正常情況。

  現在你拿正常的脫落期說是“植發失敗”,這不是非得冤枉醫院嗎?好比是你指著一個3歲小孩說他是“侏儒”一樣,3歲是個子不高,但這是這個年齡段所有小孩的特征,他在后期還會長個子的,只看到眼下的表象而對未來缺乏實質性的前瞻,于是把假象誤當真相。普通發友不懂植發,一些媒體也不大懂植發,于是以訛傳訛。3歲小孩絕無可能是一米八的個,如果有就是不正常;同樣,術后兩三個月也是沒植發效果,如果有,也是莫須有地異常。

  判斷植發手術是否失敗,必須是最終效果期,也就是術后一年,如果是未滿一年就輕率判斷植發失敗這是不負責任的,而在脫落期就輕易下結論說植發失敗更是非理的。

  也許,有發友會追問:術后三月是脫落期的尾期,也就是說種的頭發掉落,按道理應該與術前的頭發效果差不多,可是上面的發友反映“還不如術前了”,這又是怎么回事?

  說來道理很簡單:植發時一般人是理發的,而在術后半月起進入脫落期,患者更是經常理發,這樣以保持與種植區同一“底色”,而在術前許多人是留長發遮掩脫發,恰恰是術前長發的“遮掩”和術后短發的“不遮掩”形成對照,讓你覺得脫落期還不如不植發的形象好呢,其實這是一種錯覺。因為錯覺,便有了“還不如不植發”的誤判。

  為什么會產生誤判?說來植發是一個“偏科”,在中國的歷史并不長,也就20年吧,不要說一般人不了解植發,就是一些醫生都沒聽過植發,隔行如隔山,隔一個科室就不知道另一個科室,有些骨科的老醫生就是沒聽過植發呀。醫生都如此,遑論一些媒體人?所以,有些患者把術后兩三月的脫落期當作植發失敗,然后投訴給媒體,媒體人也就偏聽偏信,然后報道出來造成冤屈——冤枉了植發醫院。

這就得出一個結論:判斷植發成功還是失敗,必須是滿一年,并且當裁判的人不是媒體人或是其他人,而是懂植發的專業人士!

希望更多人了解植發,希望更多媒體人了解植發,不再把術后兩三月的脫落期當作植發失敗!

看完了這篇文章后,小編還有幾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大家有沒有想過:植發提取毛囊一次能提取多少?遺傳性脫發可以做植發嗎?植發之后還會脫發嗎?這些問題大家可以點擊“在線咨詢”,得到答案呦!

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