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研究下鼻部“三腳架”式填充注射強化外鼻閥
對于下鼻部,注射填充劑常用于增加鼻尖突度以及改善球形鼻尖,但從未被應用于矯正外側腳(lateral crus)不明顯以及外鼻閥(external nasal valves)塌陷。
泰國學者借助14具尸體,于鼻小柱與鼻翼處進行注射(稱之為“三腳架”式填充),測量治療前后鼻基底寬度、鼻翼內寬度、鼻小柱-鼻尖高度、鼻小柱-唇角度以及鼻孔長度與寬度,結果發現大多數參數數值增加,但鼻基底寬度與鼻翼內寬度未發生變化。鼻小柱-唇角度、鼻小柱-鼻尖高度以及鼻孔長度變化顯著,引起鼻孔橫截面積、鼻尖突度以及外鼻閥的正向變化,從而產生鼻部功能與外觀的改善。
鼻部脈管系統
在鼻小柱內注射過程中,為了證實針尖處于正確位置,將其向一側偏離,鼻小柱中部將在鼻孔內形成凸起
通過鼻小柱內注射所形成的注射點實施鼻前棘注射是安全的
在鼻小柱三角形基底實施真皮內或皮下注射可加厚真皮層,從而形成可見的三角基底
通過鼻尖與鼻翼連接處(b-e)或先前鼻小柱注射點(f-h)采用扇形注射法在兩側鼻翼形成2-3個斜通道(a),填充鼻翼可強化鼻閥的鼻翼部分
各參數測量示意圖。(a)鼻基底寬度&鼻翼內寬度;(b)鼻孔長度與寬度;(c)鼻小柱-鼻尖高度;(d)鼻小柱-唇角度
注射后鼻小柱延長
注射后鼻小柱-唇角度增加
Source: The cadaveric feasibility study of using filler augmentation at the lower nose for the reinforcement of the external nasal valve, European Journal of Plastic Surgery, June 2017